A04: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文艺评论家、复旦大学教授栾梅健对记者说——~~~
文艺评论家、复旦大学教授栾梅健对记者说——~~~
文艺评论家、复旦大学教授栾梅健对记者说——~~~
文艺评论家、复旦大学教授栾梅健对记者说——~~~
文艺评论家、复旦大学教授栾梅健对记者说——~~~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艺评论家、复旦大学教授栾梅健对记者说——
“莫言获奖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张炯强
  “我一直坚信,莫言有一天会问鼎诺奖。”昨晚,获悉莫言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副主任栾梅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其实早在2年前,他已经预测到莫言将获此殊荣。

  栾梅健回忆,2010年7月11日,由哈佛大学东亚系、复旦大学中文系等主办的“2010莫言创作研讨会”在复旦校园举行。此次研讨会分别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中国作协副主席王安忆、哈佛大学讲座教授王德威和栾梅健主持,文学评论家陈晓明(北京大学)、张清华(北京师大)、谢有顺(中山大学)、张新颖(复旦大学)等二十多人在会上发表了对莫言作品的见解。

  研讨会上,栾梅健明确指出:“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条件已经具备,其理由包括天时、地利、人和。”

  所谓天时,是指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任何国际性的大奖都不能无视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崛起中的东方大国。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到当时正如火如荼举行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都说明全球已经注意到了中国。因而,在当下,有着百年历史的诺贝尔文学奖势必会将橄榄枝伸向中国,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地利是指,莫言具有了中国许多当代作家所不具备的优势。从他早年作品《红高粱》,到《檀香刑》《生死疲劳》,直到最近的长篇小说《蛙》,基本上都一以贯之地坚持着他的民间立场,这是他独具的优势。

  所谓人和,正如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在大会上所说:“莫言先生是幸运的,他的大多数作品都由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先生所译,其精准程度令人信服。”而翻译的多少与质量直接决定着外国评委对中国作家的判断。在如今的英、法主流阅读市场,莫言作品是中国作家中翻译数量居前,并且最精准的。  

  本报记者 张炯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第A05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第A06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第A07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第A08版:十年之变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评论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科教卫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24版:新民环球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现代家居/特别提醒
   第B12版:现代家居/设计交流
   第B13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家装之窗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19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0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C01版:广告
   第C02版:城市品质
   第C03版:名品风尚
   第C04版:标志橱窗
   第C05版:品牌专题
   第C06版:标志产生
   第C07版:HOTEL酒店
   第C08版:美容扮靓
   第C09版:新尚画报
   第C10版:新尚假日
   第C11版:新尚专访
   第C12版:创意单品
   第C13版:博物寻访
   第C14版:秀场故事
   第C15版:走进大牌
   第C16版:明星潮事
莫言作品 上海出版
“莫言获奖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选择莫言“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A04“莫言获奖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2012-10-12 2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