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收获》发表过11部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首发了《蛙》单行本
~~~《收获》发表过11部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首发了《蛙》单行本
~~~《收获》发表过11部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首发了《蛙》单行本
~~~《收获》发表过11部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首发了《蛙》单行本
~~~《收获》发表过11部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首发了《蛙》单行本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言作品 上海出版
《收获》发表过11部小说上海文艺出版社首发了《蛙》单行本
夏琦
■莫言在上海书展上签名售书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夏琦

  “作家与出版社的关系,说到底还是与出版社里人的关系。人好社才好。上海文艺出版社里好人多多,因此这家出版社是一家好出版社。”——莫言《幽静的小楼》

  昨晚,《收获》杂志在微博上贴出了莫言历年来在《收获》上所发表的作品——从1985年的《球状闪电》,一直到2009年的《蛙》,莫言在《收获》上发表了11部作品。上海文艺出版社除了出版了莫言的短、中、长篇小说系列外,还首发了令莫言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蛙》单行本。

  昨天,记者采访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元勇、《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和编辑部主任叶开,请他们谈谈心目中的莫言和莫言获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写作非常认真

  即便是获奖之前,莫言也早就是中国文坛最顶尖的作家之一,几位编辑提起他的写作态度,都异口同声:“认真,非常认真!”

  担任《蛙》的编辑叶开说了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在莫言完成《蛙》并将稿子投给《收获》编辑部后,他主动给《收获》社长李小林和叶开发了好几封邮件,还打电话,让他们提修改意见。后来叶开给他发了一封邮件,其中列了9条修改意见。几天之后,叶开就收到了莫言修改过的小说,采用了大部分的修改意见,而更让叶开惊讶的是,邮件的发送时间是凌晨5时半,这说明莫言基本上是连夜在修改。

  叶开说:“莫言在小说艺术上的认真值得现在很多青年作家好好学习。”

  曹元勇则举了另一个例子。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蛙》的过程中,有一个数千字的段落,莫言觉得需要删掉,而曹元勇则认为有必要放在文中,觉得删去可惜,但经过讨论,莫言仍然坚持删掉了这个段落,“他是个对写作很坚持很认真的人。”

  创作高峰不断

  曹元勇从2000年策划出版《莫言短篇小说集》后,陆续策划出版了莫言的长篇、中篇系列,并担任了《蛙》的责任编辑。《蛙》为莫言赢得了茅盾文学奖,在接受诺贝尔奖官网采访时,莫言则推荐了自己的《生死疲劳》,但曹元勇认为,这两部作品并不是莫言仅有的创作高峰。“《生死疲劳》是写中国社会、农民变化的高峰,《酒国》和《十三步》里的艺术技巧则是另一座高峰,《蛙》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高峰。”

  程永新评价说,莫言是近二三十年来中国文学的领跑者,每个时期都有很高艺术质量的作品。《丰乳肥臀》是描写中国母亲形象的一部非常有分量的作品,《檀香刑》是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隐喻和批判。

  为人风趣善良

  莫言的作品或许深刻或许有些残酷,但莫言本人却是风趣幽默,又温和善良的。插入一段记者本人的体会,今年书展上,记者跟莫言约了专访,但由于前一档采访时间延迟,记者迟到了。当记者气喘吁吁地跑到采访地时,莫言不仅没有生气,还温和地询问需要喝什么饮料。采访过程中有人来找莫言谈事情,莫言总会先跟记者表达一下歉意,非常有礼。曹元勇也告诉记者,1998年3月,他到北京出差,第一次见莫言,当时心里很忐忑,没想到莫言非常谦和,“端茶倒水递烟,我们聊文学,一聊就聊了2个多小时。”

  程永新在上世纪80年代就与莫言相识,虽然没有亲自担任过莫言小说的编辑,但是近30年的交往,积淀了不少故事。

  程永新记得,第一次与莫言见面,是在莫言发表了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之后,《收获》的几位编辑读了很震惊,于是李小林、肖元敏、程永新三人一起去北京找莫言,当时莫言还是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学生,话不多,很腼腆。“最有趣的是他对人的称呼,他管我们叫‘李编辑’‘肖编辑’‘程编辑’,很少有人会这么叫。”

  程永新说,莫言是有大智慧的,很幽默,很低调,喝了点酒之后,他会两只手写字,左右开弓。前年来上海领取春申原创文学奖优秀作家奖,当时很热闹,很多人跟莫言求字,莫言当时没说什么,回到北京后,专门写了一幅字给程永新夫妇,寄来上海。在上海时,演员王一楠大胆提出想把《蛙》搬上话剧舞台,没想到,莫言很爽快地就答应了,虽然话剧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排成,但莫言的爽快让人难忘。

  影响逐渐显现

  首位中国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会对将来的中国文学产生怎样的影响?3位编辑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增强中国文学的自信。曹元勇说:“其实中国跟莫言一样优秀的作家不止一两个,这次莫言获奖可以提升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信心,对中国年轻作家是一种激励,对读者更是一种吸引,从前很多人总认为原创文学不行,现在希望可以吸引读者回归。”叶开同样提到,近年来文学在中国社会已经边缘化,希望能够借此机会把文学拉回日常生活中来,提高读者的整体文化素质。

  程永新说,莫言获奖的影响会慢慢显现,除了提升信心外,他认为,中国作家特别是年轻作家应该注意到莫言作品中的创造力。“莫言的作品中有艺术的幻想性、创造力,有奇绝的想象力,这是中国很多作家的作品缺乏的,他从欧美文学中吸取了营养,但又有自己的个性,我们编辑部里的人常说,莫言的作品,即便抹去名字,也知道是莫言写的。”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收获》所发表的作品:

  ●1985年第5期《球状闪电》

  ●1987年第3期《红蝗》

  ●1998年第6期《三十年前的一次长跑比赛》

  ●1999年第2期《师傅越来越幽默》

  ●1999年第5期《野骡子》

  ●2000年第1期《司令的女人》

  ●2003年第5期《木匠和狗》

  ●2004年第3期《挂像》《大嘴》《麻风女的情人》

  ●2009年第6期《蛙》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第A05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第A06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第A07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
   第A08版:十年之变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评论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科教卫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24版:新民环球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全家乐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现代家居/特别提醒
   第B12版:现代家居/设计交流
   第B13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6版:家装之窗
   第B17版:E生活
   第B18版:E生活/数字世界
   第B19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0版:E生活/掌上天地
   第C01版:广告
   第C02版:城市品质
   第C03版:名品风尚
   第C04版:标志橱窗
   第C05版:品牌专题
   第C06版:标志产生
   第C07版:HOTEL酒店
   第C08版:美容扮靓
   第C09版:新尚画报
   第C10版:新尚假日
   第C11版:新尚专访
   第C12版:创意单品
   第C13版:博物寻访
   第C14版:秀场故事
   第C15版:走进大牌
   第C16版:明星潮事
莫言作品 上海出版
“莫言获奖具备天时、地利、人和”
选择莫言“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别报道A05莫言作品 上海出版 2012-10-12 2 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