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钟点工春节假期后从老家回到上海。她跟我谈起,每年回一趟农村,差不多把一年辛辛苦苦积下来的钱全都花光了。她和丈夫两人20年前从农村一起来到上海打工。丈夫是建筑工人,她则做钟点工,在我家已干了十多年,很熟悉了,所以跟我们无话不谈。这一次,她向我们倾诉了她家的苦衷。我听了以后,感慨良多。
他俩来沪后在城乡结合部租了一间6平方米的小房间住了下来,每月房租500元。没有卫生设备,解手得走一段路去公共厕所,很不方便。房间冬天漏风,夏天则热得像个蒸笼。近年来建筑比较清淡,丈夫的活断断续续,收入不多,她就成了全家主要劳动力。她每天要打5家工,上下午各两家,再加晚上一家。每天从早忙到晚,够辛苦的。
他们夫妻有两个女儿在老家念书。这样,孩子的学费以及全家4口的生活费,开销已经是相当之大。再加上每年一度的回农村探亲,使他们感到不胜负担。本来回家探亲应该是一件欢乐的事,可他们却欢乐不起来,因为花费实在太大了。
自从今年年初党中央作出了厉行节俭的新规定后,全国各大城市立即雷厉风行,奢侈浪费、挥霍无度之风得到极大的收敛。茅台酒、五粮液身价大跌,餐饮业收入锐减,连爆竹烟花店的生意也清淡多了。可是这对小城市的影响却比较小,农村则基本上依然照旧。他们这次回乡,首先得给孩子们发“红包”,每包数百元。接着天天摆酒水请亲友们吃喝,每天至少一桌。“小孩们还逼着我们买鞭炮烟花放。这一买就是一千多块钱,还是专门到批发店里买的,否则得两千块。发红包、请客、买鞭炮,全是用我们的血汗钱呀,心里多么肉疼呀。”她说。“你就不该这么派头大的,我们如今城里过年都是很简单的。”“不能简单的。不是我们派头大。乡下的规矩很重,全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你不这样做会被人家看不起,亲友们会骂死你的。”听了她的话,我不禁又同情又痛心。中央正在大力扶植农村,实行改革,可是仅仅就“过年”里面的陋习改起来就困难重重。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就像大山一样压在农民头上,要想推翻它确实不易呀。
十日谈
生活小记
如何对付不识趣的邻居?请读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