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说周日特首请我们去礼宾府做客,我不免受宠若惊,仔细询问,方知那天(11月24日)是“官邸”开放日。这天人不分男女、年不论老少、无论国籍民族皆可参观香港最高行政长官的“白宫”。上网到礼宾府页面,有开放日访客指南,细致而又简洁地介绍了参观路线、交通指南、府内植被、助兴节目等。通篇没对访客提什么高要求,倒是预告了人流最多的时间段,还对轮椅使用者提供特别通道。
是日,我们喝过早茶便前往中环。自花园道行至下亚厘毕道就看到了礼宾府参观入口的箭头指示。经美国领事馆再转入上亚厘毕道上坡,沿途都有方向标识,每个转弯的路口也有三两个警察。爬了一段山路终于来到金灿灿写着“香港礼宾府”的入口,幸好来得早还不用排队。先看到的是停车平台,并排放着特首专用车及电动车。特首专用车为雷克萨斯,是全香港唯一一辆没有车牌号,只有紫荆花区徽的车。香港政府这几年带头使用电动车,所以这次也摆在一旁默默地向访客宣传环保精神。这次的参观路线是从后花园而入,依山而建的花园高高低低,路两旁的工作人员不时提醒我们小心行路,注意安全。在外围见到过一些警察后,越往里走,取而代之的反而是民安队。一路走来不见警犬,也不设安检门。再看游人,多半是香港本地人,他们毫无香港娱记的八卦精神,对特首本身似乎没大兴趣,倒是钟情于花园里各种植物花卉,不停地拍照合影,敢情他们当这里是难得开放一次的公园来逛了。
走上高高的石阶终于来到了主宅背面,左边草坪有一学生乐团正在演出。刚才山下听到的一直以为是来自旁边教堂唱诗班的合唱声,不想却是本港德望学校的女生乐团,她们因在音乐节获奖而被特邀来此助兴,歌声之美,映衬着整个祥和的氛围。右边草坪,很多游人正围在一起,听一位导赏员绘声绘色介绍礼宾府的历史和建筑特色。礼宾府前身是港督府,1851年动工,耗资14940英磅耗时4年才建成。香港的历史决定了这座建筑的风格也比较混合,原来英式新古典主义的主楼几经加建,到了日占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因为战事吃紧,没有经费为港督府翻新,日本人跑上来一看,嫌它太旧,不愿意住,并且开始大刀阔斧地改建。后来日本投降以后,考虑到拆除难度和重建成本,一些日本元素保留了下来。于是现在我们看到了日式塔楼和日式瓦顶。当年兴建时的港督府虽然占据了有利地形,而100多年后,早已被一幢幢紧挨着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挡住了维多利亚湾的美景。和欧洲奢华富贵的皇宫相比,特首住的地方,建筑内外都朴实无华。我以为是重头戏的主楼,也不过两层楼高,底层除了饭厅、会客厅以及东翼的宴会厅,便是空荡荡的过道。据说楼上也就几间卧室和卫生间。也许没什么宝贝反而不怕小偷,开放日特地在府内值勤的竟是童军。而游人不算少,却也都轻声细语,远没有吃早茶的餐馆嘈杂。
礼宾府1968年首次对公众开放,如今这已是常规节目,所以政府工作人员接待与服务体贴而周到。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礼宾府现在每年开放两次,春天的时候开花多,更美丽,欢迎大家明年春天再来这里赏花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