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李义府出身寒微,容貌俊秀,他自幼乖觉伶俐,很讨人喜欢,8岁时名扬乡里。李义府21岁因文才出众被推荐至长安,获御史马周赏识。
一日,唐太宗在上林苑宴请众臣,李义府随马周入席,唐太宗席间以“咏鸟”为题,欲试众人才情。他话音才落,李义府抢先吟道:“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唐太宗闻言大喜:“我当全林借汝,岂独一枝耶?”后经马周推荐,唐太宗面试李义府,李义府从容对答如流,被封为监察御史、诏侍晋王(即太子李治)。
唐代监察御史仅八品,但却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之权。李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很会与人搞关系,处事也勤勉,还专门写了一篇《承华箴》的文章开导李治,唐太宗为此下诏,让李义府与一些文才佼佼者共修《晋史》。
表面一本正经的李义府,其实私心很重,他到洛州巡视,见狱妇淳于氏姿色出众,就嘱大理丞毕正义为妇人洗罪,后事情败露,李义府推得一干二净,毕正义被迫自杀,御史王义方知情弹劾,李义府玩弄手腕,贬王义方出京。这只是李义府初试手腕。
唐太宗、马周病死后,顾命大臣长孙无忌全面掌权,李义府对长孙无忌亦笑脸相迎,但长孙无忌对这个举止温恭、口吐莲花的李义府却看不顺眼。尤其对李义府做了一点事,喜欢处处作秀,更看不惯。长孙无忌欲把这个佞臣调到四川壁州去当司马。
李义府消息灵通,他获悉后,便去求教中书舍人王德俭,王德俭狡诈且多智,王便为李义府出了个主意,让他上书唐高宗恳请册封武昭仪(即武则天)为皇后。
当时满朝文武都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李义府上书后,当天就获唐高宗与武昭仪接见。原来李治宠爱武氏,几次欲立为后,却无朝臣支持,李义府此举,让李治喜出望外。他问李义府何以支持“废王立武”? 李义府当即回答:“立武昭仪为皇后,是顺应民心,我只是说出了天下老百姓的心声。”这句话说得李治、武则天笑逐眼开,翌日即提升李义府为中书侍郎。
随着武则天立为皇后,武氏地位越来越高,李义府在朝中也日益显赫。武则天杀害长孙无忌后,将李义府升为宰相。
但李义府得意了没几天,就闷闷不乐。原因是他出身卑微,又是靠谄媚武氏上升的,许多朝臣看他不起,送了个“李猫”的绰号给他,议论他“阴贼褊忌著于心”。
正在这时,有个出身“赵郡李氏”贵族的李崇德向李义府献媚,他把李义府名字添入族谱,李义府从此成了望门大族中的一员。李义府也当即把李崇德提拔为五品官位。而一些看不起李义府的小人也纷纷来与李义府套近乎、攀亲戚,这让出身庶族的李义府大喜过望。
这出闹剧不久,一些正直的官员公然与李义府叫板,杜正伦便与李义府互骂,这个杜正伦很有来头,是唐高宗的亲信。最后唐高宗各打五十大板,两人同时贬官。
李崇德马上翻脸,把李义府从族谱中除名。但不到一年,武则天又让李义府当了宰相,李义府上任后即把李崇德下狱,还命他撞墙,李崇德惨死。这事让朝臣们对李义府侧目摇头。
李义府为取悦唐高宗,他请术士望气,术士骗他,若家中有2000万缗即可升官。李义府开始卖官捞钱,长孙无忌死后,其孙长孙延没官职,李义府开出给700万缗可获六品官位。他勒索不久,案发,被唐高宗免去宰相之职,流放嶲州。
李义府一直幻想重返长安当官,但唐高宗没反应。公元666年大赦天下,因李义府阴柔谄媚之佞行,未列入大赦名单。李义府不久在郁郁寡欢中病死,卒年仅5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