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胸科医院,每天也有四五位“编外”人员在医院门诊大厅“爱心导医”,这些志愿者协助患者使用自助挂号机、引导就医科室,分流排长队的患者。这两家三甲医院也定期走出医院、走进徐家汇社区,开展健康讲座、义诊义询,把排队看病难的问题解决在老百姓身边。这样的互动互助已持续了近一年。
志愿服务如何持续发力?徐汇区在区域化党建的平台上,探索建立“企业联盟”,推动文明单位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徐汇区文明办负责人说,各社区整合了区域各种社会资源,“企业联盟”这条纽带将志愿活动制度化、常态化。
徐家汇社区
44家市文明单位“手拉手”
区域内44家市文明单位“手拉手”组建的社区(街道)企业社会责任联盟是徐家汇街道创新志愿服务的一大品牌。联盟单位依托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在居民区作需求调研,将志愿服务内容岗位化,所有岗位都按照季度排片并统一发布,内容包括:岗位职责、服务时间、服务要求、所需人数、志愿服务可以累积的分值等。为使志愿服务更专业和常态化,社区志愿服务中心还对志愿者作基础和专业培训,并以志愿服务挑战赛的形式激励个人和团队的干劲。
“快捷地参与项目、快速地回应需求、快乐地分享成长”的常态化社区志愿服务模式使得徐家汇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伍快速壮大,目前已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62支,服务项目368项,注册志愿者12084名,占社区总人口的11%。
“徐家汇不仅是时尚繁华的商圈,更是一个彰显文明、播种爱心的公益圈。”徐家汇街道负责人说,去年3月5日“徐家汇公益圈”应运而生,与“企业联盟”对接,公益圈将志愿服务项目整合成七个大类,打造“徐家汇七彩志愿服务公益圈”:蓝色文明、绿色环保、金色关怀、橙色平安、紫色文化、青色旅游、红色宣教。每个服务圈建立一个志愿服务基地和志愿者队伍,以基地为中心,辐射至周边的小区、企事业单位等,使徐家汇公益圈的覆盖面越来越广。
天平社区
需求对接双向服务项目运作
两年前成立的“文明天平同创共建联盟”,把社区资源这“一盘棋”下得风生水起,天平社区志愿服务需求对接、双向服务、项目运作的做法得到了共建单位的认可,已有130余家社区单位加入“这盘棋”。
高安居委的高阿婆已多年没进剧场看戏了,前些天她在家门口欣赏到大师名角的精彩演出,高兴极了:“以前只能在电视上望一眼的名家,现在我不花一分钱就能在社区舞台上看他们的演出,真是福气呀!”俗称“上只角”的天平社区人文底蕴深厚,有上海沪剧院、上海京剧院、上海图书馆、宋庆龄故居,还有许多名校等优质教育资源,这里的老百姓也喜爱文体活动。共建联盟借助“名家坊”和“文化能人”之力,以缤纷大舞台、名家进单位、社校科普共建的项目品牌搭建文化交流平台,整合社区公共文化资源,让老百姓享受到了社区文化的魅力。在2012年举办的10场缤纷大舞台的演出中,社区学校和上海图书馆、宋庆龄故居等35家共建单位参演。街道还利用“名家坊”资源为学生开设古典音乐、名作赏析等文化讲座,让孩子们受到高雅文化的熏陶。
天平学子音乐会、课本剧大赛等活动是“共建联盟”在社区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上的探索。街道每年举办的社区基础教育指导咨询活动,云集的名校名师成为志愿者,吸引众多居民参与。嘉善居民区和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双向服务”以校社互动推进德育教育,嘉善居民区网站为民服务专题下开设“德育教育(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栏目,展示学生优秀艺术作品的同时,也采用投稿、征文的形式,把学生们撰写的有关德育的优秀作品刊登在居民区网站上,德育教育从校内延伸至社区。通过“小手牵大手”的形式,学生带领家长一同“听”他们的优秀作品,深入了解居民身边的好人好事。
本报记者 袁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