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德国的第二天,当地好友温特就打电话邀请我去她家,说她老公非常喜欢吃中国菜,想向我请教一下怎么做。
乍一走进他们家的厨房,我都有点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厨房很大,大约有30平方米,色彩亮丽的地砖、暖黄色的墙纸。还有墙上的全家福和古朴的钟表、餐桌,再加上窗台随意摆放的花草,让人感觉舒适而温馨。
再往里看,我吓了一跳,因为有一面墙上挂满了刀、铲子、剪子、漏子和一些我说不上名字,也不知道干什么用的大大小小烹调用具。我粗略估算一下,应该超过一百种。而其他两面墙上都是壁橱,还有若干吊柜和抽屉。我拉开其中几个柜子看了一下,原来里面是冰箱、洗碗机、电热水器等烹饪硬件。像咖啡机、面包机等常用小电器都整齐地摆放在靠墙的桌子上,桌子上不仅锅碗瓢盆各有其位,各种造型别致的瓶瓶罐罐也都井然有序地陈列着,看上去就像一个小型厨具陈列馆。
小锅是煎牛排、中锅是煮土豆、大锅是烧汤……温特一一介绍着,可惜太多我没记住,只听明白做不同的饭菜要用不同的锅。然后她又告诉我西红柿有专用切片器,洗蘑菇有特制清洗器的,葱花有专用剪刀……并叮嘱我千万不要拿错了。说实话我看得是眼花缭乱,嘴上一一答应着,但心里却很不以为然:炒两个菜就搞这么复杂,真是吃饱撑着没事干了。
在我准备的时候,温特就拿着一个笔记本跟在我身后,一边问我一边记。当我告诉她放适量的油,等油七成热的时候放入葱花等作料时,她问适量到底是多少毫升?七成热是多少度?我告诉她这个没有具体标准,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就好了。没想到温特不可思议地瞪大眼睛,大声说NO,并一定要我给个具体数字。
我告诉她我们是在做饭,不是做化学实验,没有必要这样太较真。可温特却说他们的菜谱里从来没有“适量”、“七成”这些词,都是具体数字。而且书上说多少,她就放多少,严格按照规定来,绝不会有一点偏差。无奈,我只好告诉她油适量是20毫升,七成热是200摄氏度,谁知她马上把天平、量杯、量铲、量勺、温度计、计时器等都拿了出来开始操作。
有一个菜需要用淀粉,我让温特找给我,她说我只要拉开右手边的那个大抽屉就能看见。当我拉开抽屉时,真的是足足愣了好几秒,因为那是我见到的最多也是最有秩序的大小隔断,淀粉格、面粉格、麦片格、鱼料格、布丁格、点心配料格等应有尽有。我真的一眼就找到了淀粉,而且用过之后,我可以立即把它放回原位,既方便又有序,让我感觉非常轻松。能在这样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中创造美味佳肴,我想人们肯定不会觉得做饭是一件辛苦的差事,相反还会有一种愉悦感和自豪感。
做好饭菜后,温特立即清洗刚才用过的各种炊具,然后把它们摆放整齐,我问她为什么不等饭后和餐具一起洗刷,她说不及时清洗不仅不卫生,还无法摆列出来,有碍观瞻。随时保证厨房整齐和清洁,对一个家庭的女主人来说,是最基本的要求。看着她一本正经和理所当然的表情,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一提到德国人,人们的感觉就是严谨和认真。因为他们注重细节的品质其实早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在厨房。
当然,我们无需学习德国人处理食物时的繁杂程序,但我们确实应该学习一下德国主妇整洁、高效的厨房艺术以及对细节认真执著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