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启科普宣教面向社会的“大门”以来,肿瘤医院积极鼓励专家走出院门,下到基层,将科普讲座与互动参与相结合,既提高市民早发现的意识,也提高大家自我检查的能力。此次医院采取邀请市民巡访团到访医院相关临床、诊断科室参观,也是一次新的探索。
“是癌症还是良性肿块,只需要把这块玻璃片放在显微镜下一看就知道了”。在病理科李媛医师的带领下,巡访团成员首先参观了一个“肿块”从巨检、包埋、染色、切片到制成一张长约6厘米,宽约3厘米病理切片的全过程。在最后环节——医师读片时,大家争先恐后地挤在显微镜前,一睹癌细胞的“真面目”。在检验科,市民们了解了不同检测项目,多个关系到肿瘤早期发现的肿瘤指标。在最后一站放疗科机房,许青医师向参观者介绍了放疗“照光”的作用和在肿瘤治疗中的意义和地位。当听说医院放疗机房每天接近22小时无间断工作时,多位参观者不由感叹“放疗科技术员翻四班,都快赶上过去纺织女工了!”
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李端树表示,今后要将市民巡访参观和患者体验等工作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在患者和医院间建立起一座“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的桥梁。 本报记者 施捷
通讯员 倪洪珍 王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