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4年04月1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第一次了解中国农村
沈月明
  沈月明

  在当今的精英群体中,又有多少人敢说“我了解中国农村”?即便是那些出身农村的人,半年三个月回一次家乡,仍然是隔阂的,更不要说那些体验过“农家乐”、看过油菜花,或者在乡村里一笑而过的“驴友”了。

  可能囿于我的视野,在当代文艺作品中,鲜见真实刻画普通中国农村的影视和文学作品。陈忠实的《白鹿原》,写的是农村大家族,皇皇50万字,拍成电影,制片方竟以情色为卖点。莫言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了,写山东农村,浓墨重彩,拍成《红高粱》,给人印象的,仍是情欲和野性。以《刘老根》为代表的系列电视剧,则是对乡土文学沉重基调的颠覆,东北农村变成了白云黑土、鲜衣大宅的欢乐世界。曾经看过一本学者写的农村调查报告,那又是一个几近“黑暗”的中国农村。

  这样的缺失,历来如此。我的理解是,古代,包括近现代的精英群体,基本出身于城市中产以上家庭,至少是农村的富户,又往往少年离乡,所以他们对中国农村的了解必然有限,体现在作品上,往往是“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同情,或者“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浪漫描述。就像曹雪芹、鲁迅笔下的刘姥姥、闰土,总是个边缘的人物。

  由此数亿农民的艰辛和欢乐,向往和怨尤,很少人去理会,很少人得知晓。仅当各种各样人神共愤的“毒食”,各种各样触目惊心的污染,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灾祸出现时,人们才投去或怨恨,或同情的目光,又留下极端的印象。

  其实拉扯这么多,我只想做一个广告——良心推荐纪录片电影《乡村里的中国》。一群年轻人,在山东沂源县杓峪村驻点拍摄373天,从立春拍到大寒。昨晚我看了点映,有笑,有泪,久久的发自内心的掌声。此片已经得9个大奖,我想评语只有两个字——真实,而且是全景式的真实。我希望每个人都去看,直面那个巨大而陌生的群体,直面当代中国农村的现实,消弭歧见,携手共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资讯/新民健康
   第A23版:申城社区
   第A24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5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A29版:民生上海
   第A30版:民生上海
   第A31版:民生上海
   第A32版:民生上海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自贸之窗/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06版:金融天地/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
   第B08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证券服务
   第B12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房产在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城里城外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冤案问责,不能怠慢
第一次了解中国农村
假如给我六块腹肌
水价提了,水质会好吗
福利变红利
宋林落马过程值得反思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第一次了解中国农村 2014-04-18 2 2014年04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