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不断出现的“微时代”,金融不再仅仅停留在银行柜台。上海银行业近几年来强化电子银行业务,通过网络银行、移动支付、自助终端创新突破,不断提升银行业金融服务科技含量,互联网、电子银行已成为金融服务主渠道。
交易电子化替代率高
据悉,上海银行业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趋于成熟,客户对银行物理网点的依赖程度逐步下降,越来越多客户选择网络等电子渠道,电子业务占比快速提升。去年,上海辖内银行电子银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6.45%;电子银行业务主要以网上银行为主,网银交易金额占比达95.85%。电子银行交易笔数替代率从56.95%上升至71.11%,交易金额替代率从15.36%上升至27.01%。如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2013年电子银行交易额逾5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电子渠道完成的业务量占总业务量的88%。
手机银行业务猛增
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高速发展,提供科技含量较高的移动银行产品和服务,成为上海银行业发展重点。数据显示,去年手机银行业务增速迅猛,交易笔数同比增长287%,交易金额同比增长425%。工行40%客户中的八成以上业务已不在网点办理。
据悉,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显现特点包括:一是移动支付业务覆盖面趋宽,为市民提供更便利的服务模式。如星展中国“星乐付”手机支付服务,无需开通任何银行网银,只需插入“星乐付”刷卡器,通过专属APP客户端即可进行转账、查询、充值、付款等交易。广发银行上海分行手机银行服务体系新增付款计划、智能分段计息等服务,支持贷款试算、申请、发放、额度调升等全部流程。交通银行代发工资客户可使用手机银行查询包括“基本工资、加班费、各类保险缴付”等当月收支明细,系统还将自动显示1年内的工资单列表。二是银行试水微信平台服务客户。如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推出微信服务不到3个月时间,微信会员已突破10万人。三是推出网银、手机专属理财产品,提高市民对手机银行关注度。如宁波银行上海分行“E点通”产品,是专门在夜间和周末发售的电子渠道专属产品,通过网银和手机银行渠道购买;北京银行上海分行在自助机具上开发的手机银行预约无卡取款、生活缴费等功能为市民提供便利的理财方式。
智慧网点便捷又安全
银行服务从传统的柜台交易模式逐渐转变到网络银行、手机银行服务并行,客户感受到智能金融的高效时,上海银行业自助网点终端也在同步优化和升级,真正做到“和谐金融便民利民”。浦发银行、平安银行上海分行积极完成新型非现多媒体自助终端(VTM虚拟柜员机)的上线,客户可以远程办理理财业务。近日,一系列推进上海“智慧城市”融合市民不同需求的金融IC卡得到进一步开发运用。中行、建行及浦发银行与市政府合作成功发行首批加载金融功能的居民健康卡,可将市民保健、康复等信息更新储存到个人电子档案,在医院自助设备上直接进行费用结算。 本报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