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寨是贵州凯里山上的一个苗寨,寨子里有一个鱼寨小学。在一次偶然的旅行中,最初的志愿者发现了这里。那时学校像个破旧的牛棚,几个人同时走上去,就能感到木板的震动。然后,是一次次的回来,一点点的改变。慢慢的,新校舍建起来了,图书馆电脑房建起来了,操场和篮球场建起来了……同时建立的,还有对鱼寨深深的眷恋。
作为志愿者团体的一员,在去鱼寨的路上,遇见过很多人,当然,从事金融的很多。我发现,在这里,都是陌生人,却始终没有距离感:脱下精致妥帖的西装领带、黑丝高跟,穿上冲锋衣抓绒衫、牛仔裤运动鞋,笑容真诚,眼神闪亮,甚至各种耍宝搞怪,为了逗孩子们一笑。
中信证券的朋友去了,很快爱上那里的孩子,去了一次又一次,实在去不了就委托人带各种文具、手套;某家外资金融机构的财务总监去了,帮着孩子们排队拍照,回去后发动全公司组织了一场义卖……寨子里的老人孩子都把我们当成归来的亲人。他们在寨门口摆上自酿的杨梅酒,亲手缝好一个个背囊杯垫,杀猪烧鱼做糯米饭,全是他们过新年才有的东西。
每个去鱼寨的人似乎都有这样的经历。走在山路上,被热情的阿婆拉去家里吃饭,临走都不知道彼此的名字;借宿学生家,孩子们让出最好的床铺和房间,自己挤在储物间;告别要走了,拉着你的手一路送一路送,还没说再见,眼泪就下来了……
后来,除了鱼寨,还去了柴湾——甘肃会宁黄土深处的一个村庄,那里也有一个小学。那里的孩子一样贫穷却真诚,眼睛里闪着希望和期盼。也是一点点的付出,就换来他们倾尽所有的好。明明还是那么小的孩子,却已经懂得为了我们舍去自己爱吃的菜,舍去自己睡惯的床,舍去过年才吃的肉。
慢慢地,终于体会到志愿者“前辈”说的话:不是公益,是回家。比起镁光灯下的慈善捐款、时尚秀场的慈善拍卖,这样的公益也许微不足道,却无可抗拒。对事业小成的金融精英们来说,与其说是付出,不如说是一种寻找,寻找生命最初的爱和善良。
马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