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陈桥兵变后,成了宋太祖。由于他是北方人,他建立北宋王朝后便规定:“南人不得坐吾此堂。”
接替赵匡胤的宋太宗赵光义虽有谋害其兄之嫌,但也坚持其兄之嘱:“不用南人为相。”一直到宋真宗赵恒即位,他起用王钦若为宰相,这才打破了这一祖宗法规。王钦若也成为了北宋王朝第一位南人宰相。
王钦若,字定国,今江西省新余人。他身材矮小,相貌平庸,但从小天赋异禀,出口成章。因其出身寒门,家境贫困,乡里有祭社,王钦若便去讨祭肉吃,有人问他何德何能?王钦若脱口吟了两句诗:“龙带晚烟归洞府,雁拖秋色过衡阳”,当即获众人佳誉,这两句诗后来被宋真宗读到了,称赞王钦若写得落落有贵气。
王钦若在太宗淳化三年中了进士,在同僚中,他以口才好,能力强著称。但像他这样毫无背景的南人想在北宋朝廷内平步青云,谈何容易。宋真宗即位后,王钦若在分管三司(盐铁、度支、户部)欠款时,有个度支判官建言免了历年拖欠的钱粮,王钦若一听,计上心来,马上意识到这是个邀功请赏的机会,便连夜赶写好奏章。翌日,宋真宗问王钦若:“先帝难道不知?”王钦若从容回答:“先帝固知之,殆留陛下收人心尔。”
王钦若此言答得极为高明,既维护了先帝宋太宗高大的政治形象,又让宋真宗借此收买人心。宋真宗闻之大喜,即下令减免历年钱粮欠款1000余万,又释放了3000多名囚犯。此举大得人心,王钦若因此也被召为翰林学士,后又授左谏议大夫。
宋真宗提拔王钦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王钦若会投其所好。王钦若知道宋真宗迷信道教,曾做过一个天书在泰山的梦。他就亲自伪造《天书再降祥瑞图》,暗中指使地方官吏献给朝廷,还让人在泰山上制作黄绢,并卖力地建祥源观,为宋真宗上玉皇尊号。
对此,宋真宗皆信以为真,觉得王钦若所作所为很投缘,终于把他提升为副宰相。
王钦若不仅办事精明能干,还擅长化险为夷。他在任科举主考官时,有个叫任懿的考生,通过与王钦若友善的一个僧人惠秦,送了350两银票给王钦若妻子李氏,李氏受贿后暗中把任懿的名字写在家奴祁睿的手臂上,让祁睿进考试院给王送汤饮时密告。王钦若从家奴祁睿嘴中知道了受贿银两数字。
这场交易成功后,不料走漏了风声,御史中丞逮捕了祁睿、任懿,并上奏请宋真宗法办王钦若。王钦若却推脱得一干二净,他的理由是:第一,祁睿是前几天才到王府当差(其实祁跟随王多年),第二,他与僧人惠秦从未有往来。鉴于王钦若是宋真宗眼中的红人,刑部不敢深究,只将考官洪湛严办,这便引起满朝大臣愤慨。
宰相寇准敢于直言,在他极力反对下,宋真宗只得把王降职,并让他与杨亿去主修《册府元龟》,王钦若在修书过程中,如果宋真宗褒之,必将己名列于前;如果宋真宗发现修书有不完善之处,王钦若则推托是杨亿等人干的。总之,王钦若的巧嘴很会惑众。
宋真宗卒后,宋仁宗即位,王钦若又以献《迁叙图》得宠,王钦若同时又向太后献媚,不久又复出任宰相。王钦若一生好神仙、瑞符之事,自言少时至褒城道中遇异人授艺,王钦若道术如何,未得其详。但他为人八面玲珑,故两代皇帝皆为其所惑,当然,王钦若办事能力之强,做事之到位,也是他深受青睐之故。
王钦若项有附疣,时人称其“瘿相”。他卒于63岁,赠太师、中书令,谥文穆。时人评曰“国朝以来宰相恤恩,未有钦若比者”。
宋仁宗过了若干年后才知王钦若行事之弊,叹曰:“观其所为,真奸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