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临近中午,长宁路“中山公园公交终点站”,候车乘客翘首望车,大家已经等了近半个小时。有位乘客向调度探听其详,对方脸色冷漠,不屑回应,众人见状颇有怨意,有的实在憋不牢就骂开了。再过了刻把钟,终于来了车子,才平息了乘客的情绪。
并非高峰时段,又不是周五,怎么会这样呢?是运力不足?还是……?不管出于何因,好生解答询问,该是做好服务的题中应有之义吧。
以上情节让在场的我失望之余,不由想起它的另一些欠缺来。比如,这路公交所经过的愚园路相对窄小,车子停靠站头时,车身离路肩往往超出传统规定的30厘米,甚至车身都没有拉直,妨碍了其他车辆的通行;无论寒冬腊月抑或三伏酷暑,车子到达终点站后,司机对准调度室门口熄火,就是不肯再朝前开最后那么一小段路,车门一“乓”去了调度室,根本不顾及车棚底下候车人的感受;有时候,车棚栏杆上还晾晒塑料地垫,脏兮兮的,让人退避惟恐不及;更有甚者,乘客已经赶到了车子跟前,司机视而不见,紧闭车门,发动车子扬长而去,这个窘况笔者也碰到过。“公交优先”是大都市当家人的理智权衡,也是对公交行业的重托,服务品质体现人员素质,运营状况牵动百姓喜怒。凡此种种,似乎都有改进之必要。
这路公交东起毗邻外滩的九江路中山东一路,逾三分之二的里程在南京西路、愚园路上,沿线有大量的历史文化保护建筑,还有许多新兴的现代商业设施,是人们了解上海的一扇流动窗口。该公交线路美名在外,然而须知名无固宜,那是前人创造的,不能陶醉于既往的光荣,必须在与时俱进中续写华章。
如今,据笔者了解,始发站同样在外滩附近的49路公交口碑很好,他们优化内部管理,以人为本,重视调动员工积极性,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将周到服务落实在科学调度(这很关键!)和日常运营中,是不是可以向他们取取经呢?
有必要做个声明,笔者对事不对人,只针对现象不究当事人,更无意于把那些“琐事”加在这路公交所有调度、每位司机身上。目的只有一个:擦去不该属于这张脸的赘迹,使其洁净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