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用:-)吗?那么:-/又或者:-P呢?
实际上,这些“颜文字”是1982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者斯科特·法尔曼一不小心的“发明”。当时一群严肃的研究者正在聊天室里讨论有关自由落体的话题,忽然有人冷不丁插入了一句玩笑话,而如果脱离语境,玩笑完全会被当真。于是大家讨论用某种符号来替代“嘿嘿”或者“哈哈”来表达语气或情绪,由此颜文字就诞生了。随着硬件更新换代,颜文字渐渐被更萌、更形象、更丰富有趣的“绘文字”替代。
不知不觉中,你我也不同程度地渐渐适应于种种变化。不过,互联网对我们的改变何止有关表情的表达?二进制的规则撼动世界,对思维、习惯和文化产生影响。最近申银万国研究所一篇报告的微信原始阅读量超过24万,研究对70后、80后、90后和00后的亚文化属性进行了归类和分析:70后成长环境同质化,对物质效用理性追求,以享受之心追求自己的专业领域;80后成长红利低,形成闷骚、追求形式表达的特点,催生“视觉系”互联网;90后成长于丰富物质与文化生活的环境,洒脱且追求内含表达,催生了“脑洞系”互联网;00后出生率降低,使他们即便有丰富物质环绕,仍然有孤独感伴随,即将开启轻度联结真实的“轻联网”……
相比三次元的真实世界,90后和00后这两代全面被互联网浸润着长大的群体,对虚拟的二次元世界更为依赖,对这种来自日本动漫游戏的文化更加熟悉。因此,“萌化”、“娘化”和充满想象的“脑洞系”青少年渐成规模。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发现话语体系的变化带来沟通障碍,教育面临的问题早已不是教什么而是怎么教,想要妥协又不甘心。但其实,传承与革新并不矛盾,正义、善美和求真的价值在任何时代都应获得认同和共鸣,只是承载平台和渠道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发挥效用,而这需要有破旧立新的进化心态。
是的,只需要心态就好。身体年龄无法倒退,但如果把心态调整到2.5次元,或许就能更接近、更明白深受二次元影响的年轻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