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微生态与中老年人肠道疾病
肠道内的菌群随着人的年龄增加变化显著,随着年龄的增大,双歧杆菌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产气荚梭菌、大肠杆菌等腐败细菌大量增加,再加上老年人牙齿松动、脱落或由于疾病、喜欢进食精细软烂的低渣食物,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较少,这种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易使中老年人肠道内益生菌减少,腐败菌增加,从而出现肠道菌群紊乱,诱发一些中老年肠道疾病。
1. 肠道微生态与大肠癌
当肠道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等)不占优势地位时,大量有害菌可产生亚硝胺、酚类等致癌物质,长期直接接触多种细菌产生的毒素可导致肠黏膜炎症,诱发大肠癌。
2. 肠道微生态与炎症性肠病
肠道菌群紊乱时肠道内致病菌增多,致病菌分泌的肠毒素使肠黏膜通透性增高,分泌的免疫抑制性蛋白可致黏膜免疫失调,诱发异常免疫反应,继而诱发或加重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恩病)。
3. 肠道微生态与肠易激综合征
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破坏肠道粘膜屏障作用,扰乱肠道动力,增加内脏感觉的敏感性以及激活肠道粘膜免疫反应的多重机制导致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生。
4. 肠道微生态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必然导致肠道有益菌群减少,破坏人体肠道的防御屏障,造成肠道功能紊乱,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此现象在肠道菌群老化的住院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
肠道微生态与中老年人肠外疾病
1. 肠道微生态与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之一,肠道微生态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也日益受到重视。研究结果显示,肥胖人群肠道中拟杆菌数量明显高于消瘦人群,随着体重指数(BMI)增加,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呈下降趋势,尤其以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为明显。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可改善糖耐量,调节诱发胰岛素的分泌,降低内毒素血症;有学者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粪便中肠杆菌科细菌数量增加,双歧杆菌和拟杆菌数量下降。
另外,高脂或高能量的饮食可诱导肠道菌群改变,使致病菌数量增加,益生菌数量减少,肠道的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的内毒素进入血液,引发慢性炎症发生,进而产生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失调。
2. 肠道微生态与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是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基础,而这类患者肠道中益生菌的数量减少,我们平时饮食中的鸡蛋、动物肝脏、牛肉和猪肉中均富含胆碱,胆碱在肠道内经细菌消化后可代谢出一种气体叫三甲胺,三甲胺在肝脏中代谢后生成三甲胺-N-氧化物(TMAO),后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关系密切。
3.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肾病
慢性肾病患者的代谢废物不少需经肠道排泄,导致肠道微生态严重失衡,表现为益生菌的减少和腐生菌的过度生长,进而加重慢性肾病患者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肠道微生态的保护与调节
1. 饮食对肠道微生态的保护与调节
合理膳食对肠道微生态的保护与调节起重要作用,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膳食纤维按溶解性能分为可溶性(水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非水溶性)膳食纤维两种。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被人体摄入后以原型从粪便中排出,而可溶性膳食纤维所包含的双歧成分是双岐杆菌等有益菌(益生菌)有效增殖的培养基,对于确保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老年人可以选用黑木耳、魔芋、玉米、燕麦、荞麦、小麦麸、果冻、果酱、苹果、柑橘、葡萄、海藻类、豆类等食品,从中获得必要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由此也就获得了所需要的双歧成分。
2.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滥用是医疗机构、养殖业、畜牧业的一个顽症。滥用抗菌药物不仅导致细菌耐药,长此以往,以后无抗菌药物可用,而且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由此可引起的难以控制的二重感染、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而导致病人死亡。所以在对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做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最敏感的抗菌药,同时规范应用广谱抗菌药,合理联用抗菌药物。
3. 合理选择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包括益生茵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成分。目前已被确认的几种益生菌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粪肠球菌、鼠李糖乳杆菌等。至今已开发出多种微生态制剂。医用的在临床广泛用于改善肠道功能和辅助治疗中老年肠内外疾病。
人们饭桌上所常见的优酪乳是一种特殊的微生态制剂。优酪乳是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而成的乳制品,也就是说在优酪乳中必须要有活性菌,即乳酸菌,没有活的乳酸菌的乳制品都不能称为优酪乳。在欧洲一些著名长寿之乡、高加索山区和地中海沿岸国家,当地成年人常饮自制的优酪乳,他们的健康水平明显更高。
综上所述,对中老年人而言,饮用优酪乳应成为一种习惯或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中老年人应优先选用优酪乳,而不是乳酸饮料,后者乳酸菌含量相对较低;优先选用低脂(包括低胆固醇,0胆固醇)、低糖(或无糖)优酪乳,尤其是对有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中老年人;优先选用添加钙、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的优酪乳;优先选用经过认证,而且具良好信誉的品牌。中老年人饮用优酪乳以每天200毫升为宜;宜在餐后1小时内饮用,不应空腹饮用,因为乳酸菌虽有耐酸性,但只耐弱酸,不耐强酸,空腹(晨起或餐前)胃内pH值常在3以下,为强酸环境,进餐后可升至5-7,约餐后1小时又逐渐降至3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