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感念师恩/新民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今天我们一起晒师恩
王蔚 马丹 陆梓华 张炯强 易蓉 金恒
本版供图 IC
  本报记者 王蔚 马丹 陆梓华 张炯强 易蓉 金恒

  编者的话

  虽说,这是一个“应景”的话题——在今天教师节的特殊日子里,让我们一同来回忆恩师的传道,感谢恩师的栽培。的确,当我们回望生命中应该感恩的人时,教师,往往是共同的选项之一。

  人们把教师比作春蚕、红烛、园丁,广大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情操,历来为人们所尊敬和称颂,这也铸就了几千年来的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恰是从这一点来说,感念师恩,永远不会只是“应景”。

  于漪老师

  身上有时代的年轮

  我是老三届。做于老师的学生已整整50年了。老师对我的思想、人生观、价值观、名利观,乃至整个心灵和人生态度,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老师的课富有艺术,是与她的思想、修养、境界和视野相关的。为什么老师的思想、修养、境界和视野能达到这样的高度,我认为有三条。

  第一,老师年轻时打下扎实的基本功。老师学的是教育系、历史系,教语文不是老师的本行。为了把语文教好,老师是下了功夫的:每天清晨五点,她在庭院里背课文;每晚,她啃着从图书馆搬来的一叠叠参考书:语、修、逻、文;教育学、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广泛涉猎天文、地理、科技、戏剧。老师以入迷的精神,一步一步向语文教学的博大殿堂迈去。

  第二,老师身上有时代的年轮。老师常说,一名教师应当有相当的职业敏感,要跟着时代奋力前进。老师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新的信息,增进自己的知识储存,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三,善于向不同风格与流派的老师学习。上海语文界在发展中不断形成不同的风格与流派,如高润华的“精讲多练派”,杨墨秋的“精雕细刻派”,陆继椿的“一课一得派”,还有钱梦龙、方仁工等,老师都认真向各家各派学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点、线、面、体”的立体化教学方法,成为一位语文教学集大成者。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原主任 王厥轩

  李继斌老师

  “魔鬼训练”换来硕果

  很荣幸我参加了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汽车营销大赛。从第一天训练起,李老师便帮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他也将我们向这个目标引领着。在训练的时候,李老师从点滴开始教起,他说;“细节决定成败,特别是在比赛时,我们靠的就是比别人更加细心。”李老师带着我们开始了“魔鬼训练”,靠墙站姿、蹲姿、走姿,都是我们的必修课,说话的语速、手势的动作,连每天训练的服装,李老师都是严格对待,袜子只能是黑色,领带须下摆到腰带的位置。有时候大家会觉得这太过于吹毛求疵了,但当我们真正到了赛场上才懂得,李老师“真厉害”啊,恰是因为这些细节,让我们比别人赢来了更多的赞许。

  参加全国大赛的那几天,我们去了常熟,李老师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当我们最终获得了第一名时,我发现,李老师的眼眶中有着一闪一闪的光亮,那是泪水,是喜悦的结晶。我忍不住上前给了他一个拥抱,一个满怀感激的拥抱,感谢他一路上对我们的鞭策和激励。我只想说:李老师,您才是获胜者,才是我心中的冠军。     东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 倪云凤

  丁雁老师

  “另类老师”像慈父

  说实话,我在中学阶段并不是一个好学生。有时候,我会丢三落四不做作业,有时候,我调皮捣蛋总想着打篮球玩耍。但是,我至今感恩的是我的班主任、语文老师丁雁,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我。现在已经40来岁的丁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历。

  丁老师的课上得很好,还会引经据典给我们做知识拓展。比如,他教一篇《岳阳楼记》,会花上大半节课给我们讲历史文化故事。他是一个有文字洁癖的老师,比如,我平时写的小作文,他就会纠正我每一个“的地得”的标准用法。在平和双语这样一所寄宿制的学校里,丁老师既要当严师,又要做慈父。有时候,我们这帮成绩稍差的学生会在放学后留堂补习,补习晚了,食堂就关门了。这时候,丁老师就会自掏腰包请我们吃饭。

  有一次,我参加学校的铁人三项赛。当我第一个骑车回到学校时,丁老师特别高兴,我也很希望能拿回这枚金牌。可是,从小有丢三落四习惯的我,鞋子还没穿好,就急吼吼地想去跑一千米。丁老师赶紧跑过来劝我穿上鞋,才能跑得更快,看我不情愿的样子,他急得在我背上拍了一下。我不情愿地穿好了一只鞋。后来,我果然跑丢鞋,也丢了名次。这时,我才明白,丁老师要告诉我的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被班里男生昵称为“丁哥”的丁老师是学校里面的“另类教师”。全校只有我们一个班不需要上早读课。丁老师会趁这个时间,把我们全班学生“赶”到操场上,一起玩老鹰捉小鸡这类的体育游戏。他从不禁止学生的体育活动,每周至少还会陪男生们打一两场篮球。每到寒暑假,他都会带学生出去游山玩水,去爬过苏州的虞山,也拜访过南京的夫子庙。这些活动都释放出了我们的活力,反而让我们的学习效果更显著。

  前不久,我还去拜访了丁老师。比起当年博学多问的他,现在似乎用“满腹经纶”更为合适他。依旧是当年的寸头,只是头上多了些许白发。爱好依旧是全民篮球,只是步伐不如当年矫健,但眼神依旧坚定。

  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学生 姚鸣翔

  袁瑢老师

  小细节里的大智慧

  19年前,我还是一名师范生,在上海一师的阶梯教室里,我第一次见到了袁瑢老师,也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这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堂魅力。她慈祥的笑容,亲切的话语,把小孩子和我们这群大孩子都牢牢吸引住了。我最佩服的就是袁老师的耳朵,我们听来很普通的学生发言,她能听出其中的精彩,给予热情的鼓励;也能听出其中细微的问题,给予及时引导。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师徒从那时起已经结下缘分。师范毕业后,经过毛遂自荐,我被袁老师曾经工作40多年的上海市实验小学录用。为了让我这个新教师得到锻炼,一次,校领导把对外省市公开教学的任务交给我了。袁老师亲自来帮助我备课!在袁老师家的大书桌前,我起先紧张得手心直冒汗。然而,袁老师平易近人的几句话就让我的忐忑和不安烟消云散。她鼓励我大胆地说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我说的时候,她凝神听着,听得很仔细,时而点头,时而微笑,时而记录着什么。等我说完,她耐心地逐一分析和评点,一点儿也没有遗漏。

  有了袁老师手把手的指导,我在一次次历练中成长。没想到,一次公开课结束,在一片赞美声中,一向和蔼的袁老师却严肃地批评了我。因为,我在一堂课中说了23个“余老师!“如果学生认为你是高高在上的老师,那么你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无形中就会使学生变得被动,更不要说有自己的见解了!不如把‘余老师’换成‘我’,让‘我们’一起学习,不是很好吗?”至今,我都记得袁老师当年的那番话,一个小小的细节,却蕴藏着丰富的教育智慧。

  如今,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和一名学校的管理者,我时刻记着袁老师的言传身教——用心倾听我的学生,让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让他们在老师爱的关注中快乐成长。当我帮助青年教师备课时,当我和老师们促膝谈心时,我总能在学习耐心用心“倾听”中,感受到袁老师所传递给我们的力量。

  蓬莱路第二小学校长 余祯

  张老师

  学生眼中他很“神”

  读初二时,我遇到了一位数学老师,如今,他已经去世很多年,之所以一直怀念,印象深刻,是因为在记忆中,他是一位“神奇”的人物。

  老师姓张,全名已经记不得。我出生于1965年,在那个年代,老师和学生不会走得那么近,学生也不会特地去记老师的名字,叫一声“张老师”已经足够。第一眼看到他,我很惊讶,心想:“他能教书?”张老师60多岁,戴着厚厚的眼镜,白发苍苍,个子瘦小,背还驮着,的确良衬衫缝着补丁,形象比较差。

  班里调皮捣蛋的同学很多,有的已经在社会上“混”。看张老师好欺负,经常搞点恶作剧,扔扔粉笔头、在门框上“埋伏”个畚箕,可是他从来不生气,有时候用眼神表示批评,有时候轻声说几句,从不向班主任“告状”。半个学期后,一切都变了。张老师讲课不按课本,下课也没有作业,但是上课没有废话,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讲解几何、画图的时候清晰明了,同学们鸦雀无声,全神贯注。我们班的数学成绩,从年级倒数第一,一跃而为第一。张老师教课的两个班级学生,包揽了学校举办的数学竞赛前三名。同学们开始对他彬彬有礼,打心眼里喜欢和佩服。

  张老师的身体不好,一个人住在学校外面的宿舍,自己挑水、吃饭,几乎没有朋友,看他可怜,我有时候会去帮他挑挑水。接触了一段时间,觉得这个老人从头到尾没说过一声苦,没有一句抱怨,总觉得这是应该的。后来大家了解到,他是常州市的一级教师,水平很高,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来到了溧阳的上沛中学教书。一年后,他的问题解决了,回到了市里,后来再也没碰到过,但是同学聚会,总会讲到他,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是比较“神”,一是经历“神秘”,二是能力“神奇”。 

  后来,我自己也当了老师,始终觉得一直有张老师的影子,在激励自己——一定要当个让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上海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 黄文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阳光天地
   第A21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2版:生态上海·秋之韵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夜光杯
   第A25版:阅读/连载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30版:健体/新民健康
   第A3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感念师恩/新民教育
   第B03版:感念师恩/新民教育
   第B04版:感念师恩/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教育万象/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教育万象
   第B10版:招生移民/新民教育
   第B11版:汽车周刊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6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今天我们一起晒师恩
巧申世界名校 智取澳洲八大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感念师恩/新民教育B02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今天我们一起晒师恩 2014-09-10 2 2014年09月1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