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挂网调查是在8月中旬展开的,样本为13638份,其中本科学校教师8612份,高职高专学校教师5026份。在被调查的高校教师中,约八成人表示实际工作中承受的压力较大,其中本科教师反映压力较大的比例为84%,高职高专教师为79%。通过对被调查教师的深入分析发现,在过去两年中,“个人财务状况”是造成高校教师压力大的首要原因(其中本科教师占47%,高职高专教师占52%)。被调查的本科教师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比例为73%,高职高专教师月收入在5000元及以下的比例为88%。其中,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本科、高职高专教师的比例分别为32%和45%。
除此之外,造成本科教师压力大的主要因素还包括“科研或论文发表要求”(占46%)、“学校的制度和管理”(占40%)。造成高职高专教师压力大的主要因素还包括“学校的制度和管理”(占45%)和“工作量”(占36%)。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本科院校的科研要求和考核较为严格,科研成果也会影响教师评优、职称晋升等多方面,所以来自科研或论文方面的要求对本科教师造成的压力更大些。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高校青年教师薪资低,不堪重负。其实,压力大的群体不止青年教师。此次调查发现,压力较大的高校教师主要分布在31至35岁(本科教师占27%,高职高专教师占22%)、41至50 岁(本科教师占26%,高职高专教师占31%)之间。31至35岁的高校教师,其事业正处在刚刚起步的关键时期,他们同时面临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等事情,因而压力较大。而41至50岁这部分教龄较长的教师,在压力较大教师中占比较高,或许源自进入职业生涯中期带来的晋升和科研压力。在生活方面,他们还可能面临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问题,因此压力倍增。
调查还显示,近一成教师每天精疲力竭,他们用网词自嘲“累觉不爱(很累,感觉自己不会再爱了)”。在大学校园中教书育人并不轻松,教师承受的压力也会反映在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上。压力带来的紧张不安和焦虑情绪让人更易疲倦。在实际工作时,9%的本科教师和8% 的高职高专教师每天都会出现“精疲力竭,甚至害怕工作”的情况。15%的本科教师和14%的高职高专教师反映,类似情况每周会出现几次。由此看来,除了关注学生需求,高校应该更关注教师的心理压力情况,及时提供疏导途径,帮助“累觉不爱”的教师减压。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从整体看,目前我国对教师队伍的投入并不高,教师待遇也不健全,青年教师在高校流失比较严重。他说:“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探索教师年薪制,鼓励学术创新,增加教师岗位的吸引力,还应当建立一个关于教师发展的完整体系。”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