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于传播口碑
日前在云峰剧场公演的音乐剧《上海滩》做好了第一轮就上演100场的打算。该剧导演原同说:“现在的《上海滩》是刚破土的嫩芽,有成长过程,先要让观众觉得好看……”因此,日本的舞美、韩国的音乐、美国的编舞,以及全息成像技术的运用,都让观众眼前一亮。
青年导演石俊说,从传播特征来看,影视剧观众肯定远远大于剧场观众。因此,剧场内演出的剧目到底好不好,没有被足够数量的观众看到,很难积累“口碑”。“名剧也是演出来的”——百老汇的《猫》《音乐之声》,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话剧《捕鼠器》等,也都在当地上演了几十年。换个更通俗的说法,一部30集电视剧的片头曲,多少比其他流行歌曲更容易红。因此,驻场,就是一出好剧目积累口碑的基本方法,也确实是海外音乐剧良性循环的出路。
便于回收成本
今日将上演的越剧《甄嬛》一票难求,上海越剧院近日透露,将于2015年尝试推出驻场演出。届时,3组阵容将齐齐上阵,在逸夫舞台连演20场。与获得数千万投资的《上海滩》不同,越剧院的《甄嬛传》驻场演出的念头,是“逐渐产生”的。因为先前首轮演出的几场,还不能满足观众需求,激发了各年龄段越剧迷的热情,越剧院这才产生了驻场的想法。加之,原著《甄嬛传》本身的故事容量较大,可以被越剧改编的空间也大,所以不愁没有内容。
戏剧家荣广润介绍,在海外,驻场演出也是收回成本的基本方法。舞美、服装等一次性投入必须经过多次循环使用,才会降低成本;而与演员签长期合同的价格也肯定低于短期价;剧场的租借更是如此,因此,平常剧目就经常要谋求“复演”,如有把握,自然要“驻场”。
必须错位竞争
以上两点是驻场演出的最大好处,但是前提是——驻场演出要真的好看,否则没人买票,既无口碑也无法回本。石俊介绍道,出于“市场需求”,中国受众最普遍的驻场演出,还是聚焦于“旅游秀”,其次是刘老根大舞台——二人转。这说明大部分观众看驻场演出,是求娱乐的。音乐剧和越剧的驻场出现,说明了观众的口味在提升,数量在增长。但是,若要演得长,必须定位错开,提升品质。
音乐剧本身其实对艺术要求很高,在编创方面需要通过音乐推进剧情——亦即编剧和作曲的高度融合,在演出方面需要歌舞演三者俱佳——亦即演员一人要多才多艺……有“中国本土音乐剧”之称的戏曲,倒也品质扎实,但是作为舶来品的音乐剧——除了把西方音乐剧本土化之外,暂时并没有在艺术上突围出一条新路。于是,不少剧目就这样还未完善就开始了售票——这样的驻场,能驻多久呢? 本报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