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交通畅达,生活服务设施成熟。历经多年在13个街镇打造社区事务受理、文化活动、卫生服务和生活服务四大中心,实现社区服务全覆盖。持续推进的文明城区建设,完成了一场社会共治、行业自治的大练兵。区商务委、工商、食药监、建交委、医疗卫生和各个社区,以及全区商业、服务行业的创建单位,打破条块壁垒,走出行业围墙,共商共建合作平台,以创全为契机,合力突破管理瓶颈,探索城市治理创新机制,正使徐汇的经济环境、窗口服务攀上新的文明高度。
克难点齐心协力
跟其他三甲医院一样,位于本区的肿瘤医院每天都会涌入全国各地的患者,日门诊量达到8000人次,日人流量达到3万。医院门口接送、等待患者的车辆随意停放,时常造成这一段交通发生拥堵,小摊小贩长年在此驻守,人车扎堆,难免发生摩擦。针对医院门口的问题,本区多次采取整治行动,车辆停放管理公司进行疏导和管理,但是乱停车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解决,通行状况险象环生。创全的集结号吹响后,医院门口秩序乱象的治理难题再次摆到了决策者的面前。“要以创全为契机,创新城区管理的方法手段,突破城市治理重点难点的瓶颈。”枫林街道、区建交委、区规土局、肿瘤医院会同交警、市政、绿化、城管、停车办等,一次次座谈会商,群策群力,探索新的管理手段,一套疏堵结合的方案最终出炉。
堵,加大对违规停车的管控力度。枫林街道投入150万元建设了8套道路视频监控设备,由交警进行管理,严控乱停车的行为,并划分出一条专门车道用于就医车辆的上下客。疏,多管齐下疏导就医车流。东安路肿瘤医院门口原有道路停车位全部取消,枫林医学城停车库和肿瘤医院内部近80个停车位对外开放,新建临时停车库免费向就医者车辆开放。
医院周边环境治理一直是市容环境管理的难点,拥有8家三甲医院的徐汇区,也面临着管理上的重重压力。但是在创全的任务目标面前,各部门迎难而上,压力转为动力,积极探索新办法对付老大难。
满意是文明创建的根本目的
民以食为天,为了打造百姓满意的菜篮子,徐汇有计划实施标准化菜场建设及二次改造工程,引进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手段,推进品牌化经营,建立常态化考核制度,有序推进全区菜场的硬件建设和设施完善。在老百姓最关心的食品安全方面,徐汇区内的菜市场更新追溯系统设施,确保质量和食品安全,展开以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为主的系列培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制度上提升菜场管理水平。因为“让百姓放心、满意是文明创建的根本目的。”
给孩子更细致的关爱
以餐饮娱乐休闲场所为特色的永康路近年来声名鹊起,在西至嘉善路、东抵襄阳南路的路段,密集分布了近40家休闲餐饮商铺,大多餐店有酒类供应。而就在永康路的周边有市二中学、位育初级中学、徐汇区一中心小学等多所学校。天平街道与区文明办、文化市场执法部门等现场会商,街道主要领导带队,拿好卷尺、绳子等丈量工具,精确测算从校门口到永康路营业场所的距离,圈定4家商铺属于200米禁区范围。但最终发现,这4家商铺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酒吧”,只是商家出于揽客需要,擅自在店牌店招上使用了“酒吧”字样。
硬伤被理直气壮地排除了,但街道负责人认为,创全工作须防患于未然。街道与商铺经营者“约法三章”,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对消防安全隐患进行整改,不得将桌椅跨门占道摆放等。同时,为所有餐饮休闲单位统一安装“本店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铜牌,起到明令禁止、明示周知的作用。对擅自在店牌店招上使用“酒吧”字样的商铺,限期修改,确保商铺规范经营,不越“红线”。
让环境文明起来
环卫系统担负着创评道路保洁重任。为此,区绿化市容局对全区867条段道路的保洁工艺流程进行了梳理,尤其是对创全迎检的90条道路建立了“一路一档”台账,根据迎检道路沿途污染源、业态结构、污染规律等制定相应保洁措施,仔细分析道路状况、污染成因,并对建筑工地、集贸市场、超市、树穴、小餐饮、公交站点、低洼路段等易污染点,开展了“地毯式”环境大整治;对高架下及地铁口、重点道路、报亭周边、医院门前等重点区域,展开重点整治。为有效控制龙吴路扬尘污染,针对龙吴路散落石子、滴落混凝土块污染频发、难以清理的顽疾,区绿化市容局还专门配置的2辆大功率吸尘车,每日循环吸尘清扫。
随着面上管控的持续推进,城区管理老大难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为此,区城管执法局对梳理出的固定设摊点等85处难点顽症,实施“销账式”治理。在街镇牵头协调下,一处一处“麻雀解剖”,通过业态调整、帮困救助、托底疏导等方式一一化解。截至目前,已有51处难点顽症得到有效整治。漕河泾地区的漕溪路3号线广场上有一个蘑菇亭、一个书报亭,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但由于当事人有残疾并患有多种疾病,整治难度相当高。在漕河泾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城管漕河泾中队与相关部门联动开展教育宣传工作,再依托街道政策扶持成功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