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逐年升高,尤其在北上广等大中城市已成为消化道第一位的恶性肿瘤。目前手术切除为大肠癌的根治性治疗措施,但50%大肠癌患者于手术根治后2年内仍可出现复发或转移。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主任钟薏教授表示,目前现代医学对肠癌术后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药治疗大肠癌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据了解,钟主任根据多年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经验所研制的肠宁方,已被证实能够减轻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已成功申请国家专利。
前不久,陈老伯进行完大肠癌手术后,在继续接受化疗时出现了不完全性肠梗阻。老人只要一吃东西就胀得难受,后来甚至演变为无法进食。钟薏主任见状,立即决定为老伯进行直肠灌药,将肠宁方的汤剂从直肠滴注,以此促进肠道蠕动。经过一周的治疗,老伯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从中医角度来说,帮助手术后康复期的肠癌患者治未病,其实是把握治疗时机,防止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同时改善病人的症状。”钟主任表示,肿瘤的治疗手段不外乎手术切除、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介入、靶向疗法和中医药治疗等,其中能够达到治愈疗效的方法依然只有手术,但半数以上的大肠癌患者术后2年内即出现复发或转移,这其中包括50%以上是远处转移,以致不能进行第二次根治性手术,更有研究发现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率高达95%。目前只有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转移,但化疗药物普遍发生的严重毒副反应和靶向药物的高昂费用局限了其治疗的推广,并使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受到限制。
她介绍,中医“脾”的概念不同于西医学的“脾脏”,它囊括了多种消化系统的功能,因此中医学一直将“脾”视作为“后天之本”。中医学认为,大肠癌发病的内在因素是正气亏虚,其中脾虚尤为重要,故临床上多采用益气健脾之法,培补正气以抗癌。据介绍,肠宁方正是以益气健脾,清热化湿为治疗原则,主要由党参、白术、红藤等八味中药配伍组成。
钟主任解释道,大肠癌之所以容易复发,主要是因为化疗破坏了肠道黏膜屏障,降低了机体免疫力,从而诱使肿瘤复发。而肠宁方在术后化疗中起到了维持肠道黏膜屏障、完善人体免疫功能,防止形成肿瘤复发的微环境。此外,大量的研究也证实大肠癌患者术后采用中医药配合化疗或放疗,既可相互协同化疗和放疗杀灭肿瘤细胞,增强放化疗的敏感性,又可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放化疗的治疗效果,降低大肠癌的复发转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