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文化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院长肖谷谈上海油画雕塑院未来发展规划
~~~院长肖谷谈上海油画雕塑院未来发展规划
~~~院长肖谷谈上海油画雕塑院未来发展规划
~~~院长肖谷谈上海油画雕塑院未来发展规划
~~~院长肖谷谈上海油画雕塑院未来发展规划
     
2015年01月2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油画雕塑期待新突破
院长肖谷谈上海油画雕塑院未来发展规划
林明杰 乐梦融
■ 今年开年举办的万象——青年雕塑家邀请展一角吴哲琦 摄
  上海是中国油画的发祥地,在油画雕塑创作上有辉煌的历史,从刘海粟、吴大羽、林风眠、张充仁、周碧初到陈逸飞,这些大师的名字已深深印刻于中国现代美术史上。

  近年来,北京、四川等地的油画、雕塑在当代艺术的旗帜下,蓬勃踊跃,在其影响力和艺术市场份额的反衬之下,上海油画与雕塑事业走得有些不温不火,至少不复当年盛景。

  如何寻找突破口,重振上海油画雕塑的辉煌?近日,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肖谷向本报记者透露,上海油画雕塑院正在以此为目标,拟制定《十年发展规划》(2015-2025)。 

  完善体制 开门办院

  “要发展,就要开门办院——要面向行业,面向全国,面向世界,这是全方位的开放,也是对当下的体制改革发展的态度。”在肖谷看来,把上海这座城市建设成一座艺术家的蓄水池,而让更多更年轻的艺术家,如溯洄之鱼,且行且从之,这也是体现上海油雕院作为国家专业机构职能的一个方面。在开放的基础上,共同推动这个事业。

  肖谷认为,上海油雕院在未来的十年里,在中国油画雕塑的发展过程中要有责任担当,要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我们的传统有发展,创作出更多更好,符合时代精神的艺术佳作。要在培养年轻艺术家上与国内外教育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年轻的艺术家能脱颖而出。”

  此般造未来之灿烂梦,必须要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之中。按照计划,上海油画雕塑院为避免同质化与品牌稀释化,“雕塑(国际)二年展”和“油画(国际)二年展”将重点体现展览的学术品质,以突显学术高度、艺术精度、国际宽度。“通过平台方式,让更多艺术家参与进来,可采用各种方式增设有影响力的奖项,吸引全国重要的甚至是国际上拔尖的年轻艺术家来上海,来显示上海的气派。”

  当然,从另一方面而言,艺术开拓不能遗忘传承传统文化的老一辈艺术家和有扎实基础的盛年艺术家,这些成果如何巩固,这是必须面对的职责。肖谷强调,艺术创作要有传统文化的深度,要有艺术本体的高度,要有立足当下的广度:“要始终牢记艺术的源泉、艺术的生命、艺术的探索、艺术的传播和时代的关系。让艺术家的创作在遵从自我、遵从内心的同时面向广袤大地和芸芸众生。” 

  公平竞争 前瞻包容

  肖谷提到,作品本身样式的多样也必须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上,文化含量与技术呈现缺一不可,优秀的艺术作品,要反映一定的思想,探索一定的问题,呈现一定的样式。不管怎么样,作品是艺术家有独特面貌的面世。这种独特面貌的艺术作品肯定是要有先锋性,要有难得一见的锐气。“这是艺术价值,这是艺术的一种最可贵的品质。但这种前瞻性的体现或在这一点上,我们目前做得还很不够。”

  海纳百川,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气度,也是上海艺术氛围的胸襟,上海的艺术氛围的营造,还需要更有前瞻性、包容性的艺术批评,来与萌芽新作互相砥砺。“我们需要在艺术的决策项目和评比评审上、展览展示的组织实施方式上更公平、公开、公正。不以小圈子、小趣味、小利益的好恶,影响到这种多元化呈现。”

  营造氛围 培养新秀

  发掘培养年轻艺术家,是上海油雕院应有的担当,然而,对肖谷来说,发掘与培养方式应该在一个比较全面的不断推进的艺术氛围中,让这些年轻艺术家极速前进。如“对拿了有分量奖项的年轻艺术家,要有后续措施。要拉住这个有潜力的获奖者,要逼出他的潜力和能耐。要不断给予他新的项目,持续地关注他。对已经甄别的优秀群体,要有系统有针对性地研究和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各种项目和各种方式,为获奖者的持续发展提供各种保障。”

  肖谷还提到,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和艺术文化机构合作,使艺术研究的成果更为深入。对特别优秀艺术家,我们应该提供更好的创作条件,让他引领风潮。在资金、宣传、研究,在过程中,注重社会效应,对社会有回报,要在慈善公益上有作为,要很好体现艺术家的社会担当。

  过去,很多人认为培养仅是学校的事情,但肖谷却觉得,这实际上是一个误区,“学校固然有责任,但总体而言,在实际创作层面上,不是学校能够教学出来的,而是通过创作机构的综合影响下培养出来的。上海油雕院就是这样的机构,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我们愿意与社会各种机构合作,共同推进培养新秀的善事。”

  “开门办院,学术立院,尊重传统,立足当下,造梦未来”成了上海油雕院发展的宗旨,也是他的理念贯彻的新“战场”:“未来,我们将以项目、以合作,与国内外的相关机构与艺术家结成战略同盟,来共同推动艺术发展。

  本报记者 林明杰 乐梦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新民资讯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上海新城区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人物·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广告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咨询
   第B23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24版:资讯/市场之窗
上海油画雕塑期待新突破
上海市社会文艺工作者艺术 专业技术水平认定工作启动
《实习生》正在拍摄
《医馆笑传》混搭情景喜剧古装探案
艺坛泰斗书画印三艺精绝
新民晚报文化新闻A20上海油画雕塑期待新突破 2015-01-22 2 2015年01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