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8时半,烈日当空,又是一个盛暑高温天。今天又轮到“朱志仁工作室”每周固定的为民服务接待日了,工作就是义务为居民群众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刚踏进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歇一下,就看到一位60多岁的阿婆汗水涔涔地走进来。阿婆自我介绍姓张,家住国权北路,是所在居委干部介绍专程前来进行法律咨询的。
她是来替女儿咨询有关房产纠纷的,所争房屋是公租房,有女儿及其爷爷、奶奶3人同住该房。前几年两位老人相继病故,老人的两个儿子认为该房也应该有他们的份额。我告诉阿婆因为这不是私房,因此不存在老人子女继承的问题。女儿是系争房屋的同住人,建议她女儿尽快按照现行房屋租赁管理等相关政策规定,及时变更为承租人。
听到我据法引典、释法明理的解说,张阿婆非常开心。原本听旁人说三道四的,心里七上八落没有底。现在知道作为知青子女返沪的女儿有了房产权益保障,今后自己返沪就有依靠啦。当张阿婆起身连声道谢时,我抬头一看墙上的时钟已经11点了。
下午是几天前就电话约好的双方当事人(继母与继子)2点来办公室调解财产继承分割等问题。午餐后,我在办公室打盹,还在迷迷糊糊之际,发觉有人轻轻在敲门。哎呀!才1点刚过一位当事人就捷足先登了。那时那刻的确心中有些不悦。但我还是礼貌地接待了他们。一问才知道,人家是从浦东大老远赶过来的。心中顿时消化了刚才的不快。
下午的调解组,我们居委的屠主任也参加了。反反复复历时3个多小时。如果形容为“惊心动魄”,大概也不为过。继子一方带了两个舅舅,继母一方由其妹夫陪同。双方一见就骂仗,手指几乎戳到对方的脸上,好像有备而来是吵架的。
我们使劲拉开双方,为使调解排除干扰顺利进行,断然决定双方随行人员统统离场回避,只留下继母与继子继续对话协商,关于房产继承问题尽管双方各执一词。但是,他们也都同意我们的观点——“逝者为大”,尊重被继承人的遗嘱意愿,房产份额由继母与继子按二八比例继承。但谈到市场房价以多少为计算基础时,双方争辩激烈,各不相让。调解一度跌至冰点,然后我们又分别单独交换意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本着以和为贵、互谅互让的协商精神,经过我们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调解,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共识、化干戈为玉帛,调解圆满成功。
当双方当事人紧紧握着我们的手表示感谢的时候,我深深感到做“老娘舅”很辛苦,也很开心。
我已经年逾古稀。有老同学说,像我这把年纪的人,要么挣钱去,要么玩乐去,现在社会像你这样傻的人不多啊!我呢?也想过,无奈生来没有诗画歌舞的艺术细胞,也没有挣大钱精于算计的脑袋。在家闲不住,还不如以一技之长为居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大事干不了,干些小事咱还是可以的。我付出的是忙碌,给人以帮助,自己很快乐!
十日谈
基层日志连连看
被称为“於乐慢”,是因对社区工作有套“慢式工作法”,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