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朋友送我一袋干蕨菜苔,回家后用开水发一下,素炒了一盘,吃起来鲜嫩爽口,透着山野的清香,在这天寒地冻的日子里,仿佛咀嚼着春天。
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制作梅干菜。选长得不饱满的白菜洗净,腌制半个月,沥去菜卤,切短放置大竹匾里晒干即可。逢年过节,母亲就做一道梅菜扣肉。母亲将五花肉炸至金黄,捞出切成薄片,皮朝下码入碗内。然后将梅干菜炒好,盖在五花肉片上,浇上酱汁,蒸一个小时,蒸好后将碗中的梅菜五花肉倒扣在盘子里,浇上芡汁。梅干菜油润鲜美,咸中带甜。五花内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我们吃得都不想停下筷子。
母亲还喜欢晒干豇豆。选择无虫眼、无锈斑的嫩豇豆,用开水过一下,捞出后用冷水浸漂,然后挂在铁丝上,远远望去,像珠帘,甚是好看。晒干后的豇豆略回潮一下,就可捆绑后储藏了。干豇豆炖排骨、炒腊肉、蒸红烧肉……味道都不错,肉红亮温暖,香味浓郁,干豇豆咸香诱人,风味独特。
小时候物质匮乏,为了冬季有菜吃,家乡农妇们个个都是理家好手。待到秋风一起,各种蔬菜都赶趟似的下来了,吃不完的都要晒成干菜。萝卜、土豆、茄子……擦成丝切成片,摊在筛子里、簸箕上。在阳光充足的日子晒上几天,晒干后再装袋保存。
有时自己菜园的菜不够晒干菜,村妇们便将目光瞄向广袤的原野。荠菜、莼菜、竹笋、地衣,蘑菇、马兰头……都是制作干菜的原料,最常见的还是马齿苋,因它方便获得,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干马齿苋做包子馅儿,鲜而不腻,或凉拌着吃,醒胃又养生。但马齿苋不容易晒干,有一种方法是用青灰搓揉,然后晒。母亲则是直接将其放在开水里焯过,就容易晒干。
冬天来了,一阵严似一阵的寒冷让时令菜蔬没了踪影儿,干菜就成了餐桌上的主角。炒熟的干菜,多了几分温润,但韧性没变,嚼着嚼着,隐隐约约,那干菜骨子里浓缩的阳光、土地和自然气息的香味,像沸水冲开的茶,一点点打开,细细的,柔柔的,悄无声息地沁人心脾。
如今,母亲岁数大了,已老得嚼不动干菜了,但她仍然喜欢年年晒干菜,喜欢看着她的儿女们津津有味地品尝她做的干菜。这干菜里,有亲情的味道,有母爱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