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逆流”打工族、网络“替工”涌现,公司动员家政员错峰还乡~~~
“逆流”打工族、网络“替工”涌现,公司动员家政员错峰还乡~~~
“逆流”打工族、网络“替工”涌现,公司动员家政员错峰还乡~~~
     
2015年01月2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逆流”打工族、网络“替工”涌现,公司动员家政员错峰还乡
春节“保姆荒”仍在,但能缓解
范洁
  本报记者 范洁

  距离春节还有一个月,家政服务市场却已“荒”声一片,伴随用工紧缺,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每年春节,每年“保姆荒”,用工难题当真无解?错峰休息、双向沟通、紧急调配……记者采访发现,沪上一些家政企业正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年关”。

  过年回家,实乃人之常情。业内人士指出,希望雇主多些理解与体谅,同时盼望促进家政服务业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和职业化,便于管理与约束,这或许是解决“保姆荒”的根本之道。

  春节返乡潮提前

  今年家政市场的春节返乡潮,似乎来得比以往更早一些。

  “又提前了,去年12月底就陆续有阿姨回家。这两天,多数家政公司已经觉得很吃力了,有订单没人手,业务几乎陷入停滞。”上海长寿家政中心总经理刘中苏坦言,公司近800名家政员中,超过七成将返乡过年。

  面对来势汹涌的“保姆荒”,雇主的感受更加明显。为了给102岁的祖母找家政员,家住宝山的蔡女士最近忙得焦头烂额。“原来的住家阿姨这周六就要回老家了,到现在还没找到顶替的,我愿意适当提高工资,但已经跑了十几家中介公司,都说没有人。”

  顾虑并非个例。据云家政平台日前发布,上海96%的家政员来自外省,自去年12月14日起,已有部分家政员离沪,而大规模返乡潮将出现在1月下旬和2月上旬。该平台统计了18万名在沪家政服务人员的春节安排,数据显示,其中不到4万人会留守上海。“上海有五六十万家政员,春节留沪的只有十几万名。”

  由于人手紧缺,“保姆荒”直接演变为“涨价潮”。据悉,过年前夕,长期钟点工的工资由20-25元/小时涨至30-35元/小时,过年预计高达50-60元/小时,涨幅超过100%。

  而春节期间最紧俏的家政用工,莫过于看护老人和育婴。“看护老人的订单已经涨到5000元,月嫂的月薪去年底已破万,这在两三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刘中苏认为,涨价原因除返乡过年外,还存在有些人瞄准市场缺口,通过换单、跳槽提高工资的情况。

  “春节期间大幅度涨价变成常态,受损的还是雇主!”“保姆工资超过市民收入,这样下去怎么办?”不少业内人士感叹,价格上涨不仅局限在过年7天,通常延续到正月十五。

  多措施应对紧缺

  “保姆荒”无法破解?未必。

  “去年春节,我们门店只有20%的家政员留在上海,今年升至50%,已经好转很多。”上海巾帼家政天平路店店长赵翠珍介绍,公司打出“组合拳”缓解用工难题。

  早在半年之前,公司就对门店3000余名家政员开展调查统计,询问是否返乡过年、提前几天回家、预计何时返沪等问题,便于统筹与协调。“将阿姨的情况与雇主的订单逐一配对,事先准备很重要,如果等到年底再调整,恐怕为时已晚。”

  此外,公司还采取“错峰放假”,鼓励家政员提前或是推迟返乡时间。“有些阿姨,我们去年10月就安排她们先回家,12月时返沪;有些则是等2月底过完年后再返乡,应对最困难的时期。”

  来自江苏东台的韩亚群就选择年后回家。“从上海回老家,只要两三个小时,随时随地都很方便。过了正月十五,一样回家过年,还能错开春运高峰,车票钱也便宜,不是很好吗?”她说,经过公司的劝说,周围不少小姐妹也逐渐理解家政岗位的特殊性,决定在上海过年。每年春节前,家政行业还会专为留守上海的阿姨举办活动,感谢她们甘于奉献。

  “近两年,也有一些阿姨‘逆流而上’,专门在春节前夕从外省市来沪打工,希望获取更高的报酬。”刘中苏介绍,针对一些紧急的订单,家政公司也会寻找“外援”,或是临时借调人手,或是派出原本负责接单的客服人员顶替,争取“服务不间断”。

  一边,是从家政员着手缓解紧缺,另一边,则是积极与雇主沟通,呼吁雇佣双方相互理解与体谅。“平时,雇主通过家政服务提升生活品质。春节期间,我们希望他们也可以承担一些家务,克服一些困难。难道一离开保姆,日子就没法过了吗?多给阿姨一些自由空间!”

  网络“替工”正走俏

  “阿姨回家过年?家务活没人做?找替工阿姨!”近日,在不少网络家政信息平台,“替工”成为应对“保姆荒”的热词。

  所谓“替工”,是指春节留沪或短期返沪的家政员,提供临时代工的家政服务。线上家政平台借助互联网数据,统一招募和登记在沪家政员的信息,推出替工服务,供市民“网淘”。

  在一家家政网站,记者注意到公布的替工服务时间为今年2月1日至3月5日,替工类别包括住家保姆、育儿嫂和看护老人三种。雇主在填写需要服务的时间、地址及家庭情况后,网站将推送符合要求的家政员信息,确认后联系预约面试。

  市场需求急迫,价格自然节节高升。家政网站在“工资水平”一栏明确提醒,替工期间家政员的价格会比平时高25%-50%。例如,平时工资是4000元/月的家政员,替工工资可达5000-6000元/月。此外,回乡过年的家政员,在老家长则一个多月,短则一周,因此在一些家政网站,替工也有按“天”论价。

  “现在,越来越多的雇主开始通过网络家政平台寻找保姆,这或许是未来的一种趋势,省时又省力。”业内人士分析,相比传统家政门店,互联网平台节省了铺租和人力成本,整合更多人力资源,提供更多优惠服务。

  不过,也有一些雇主担心,高薪不等于高质,临时替工的经验与资质无法保证,快速培训后直接上岗,服务水平存有差距。对此,一些家政平台表示,会对替工做筛选和监督,对其服务技能、水平等各方面把关后上岗。

  亟待职业化发展

  “每年春节,大批外来务工人员返乡,为什么‘保姆荒’尤为突出?” 上海市家庭服务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周珏珉指出,家政行业与物业行业性质相似,都是服务居民,一个在门外、一个在门内,保安和保洁很多也来自外省,但为什么只有“保姆荒”,从来没有听到过“物业荒”?

  她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家政员是“自由人”而非“职业人”。目前,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并未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是处于灰色地带的“黑户口”。“雇主想炒就炒,阿姨想走就走,家政员缺少职业安全感与荣誉感,家政公司也难以管理与约束。”

  同时,家政行业亟待更规范、更有序的管控,职业化、规范化的发展。“家政员工作确实辛苦,但真的能做到八千元、一万元的超值服务吗?没有统一标准,私下谈拢就行,很多价格是被炒热虚高。长此以往,拿高薪的家政员,未必就是最好的家政员!”

  社会的理性思考,行业的规范管理,政府的标准出台,将是缓解“保姆荒”“涨价潮”等家政难题的良药。周珏珉认为,高薪应与能力相匹配,制定行业标准,根据从业时间、服务质量、雇主反馈等综合评估,确定工资水平。

  从今年开始,一张集银行卡、身份证、培训卡、体检卡等于一体的“上海家政卡”将投用,并在全市166家“示范站”以及市家政协会会员单位率先发放,届时全市12万名登记注册家政服务员将持“卡”上岗。

  此外,业内人士提醒雇主,应与家政公司一起维护市场的平衡。不要因为留住家政员心切,助长涨价风。“雇主一味将工资开到很高,私人中介就随意调价,或是过年封个特别厚的红包,干扰了原本的价格平衡。这些不理性的行为,都在推高市场价格,引起行业混乱,最后受害的还是雇主自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新民资讯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上海新城区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人物·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广告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广告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咨询
   第B23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24版:资讯/市场之窗
春节“保姆荒”仍在,但能缓解
保姆荒还是心里慌?
“人心换人心,我选择留在上海过年”
新民晚报焦点A04春节“保姆荒”仍在,但能缓解 2015-01-22 2 2015年01月2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