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我就秒杀了打折机票,打算1月28日回家。没想到临时接到27日的订单,最后还是退了机票,留在上海过年。”45岁的月嫂张桂英来自吉林长春,在上海从事家政服务已经六七个年头。
“每年春节我都回家,但前两天老东家找到我,说亲戚生小孩缺月嫂,希望我救急。他们以前帮了我很多忙,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我应该留下的。”张桂英盘算着,等忙完这单返乡,可能得等到3月甚至清明了。“家人也体谅我,我跟儿子保证了,这次回去,一定多买些上海的纪念品给他。”
经历相似“心理斗争”的,还有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家政员常世勤。
从2010年起,她就在虹桥路一户人家当保姆,负责照顾80多岁的刘老太。由于老人的子女常年在国外,她已经4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了。今年,原本雇主承诺2月初回国,常世勤便提前订了腊月二十回河南的车票,盼着和家人过个团圆年。
“没想到,前两天东家突然来电话,说太忙了赶不回来。”临时的变化让常世勤很为难,家中母亲年事已高也需要照顾,两个女儿在外求学就指望春节团聚,心里特别牵挂。“但人都是有感情的,东家待我一直很好,从没亏待过,相处时间长了就像一家人。再说,我母亲还有小辈照顾,刘老太缺了人可怎么办?我这一走就太绝情了。” 本报记者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