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回到彼时的长安,我们一定会惊叹唐时长安城的壮阔和齐整。那真的是:“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且容我先化身导游,宣读一下导游词:今天西安城墙以内的地区,是明代的西安,面积只是唐时长安的十分之一,仅仅相当于皇城的位置。可见如今的西安城撑死了也只是昔年的十分之二三。
不要气馁,即便恢弘如紫禁城,在大明宫面前也小了一半不止。和昔年的北京一样,长安城依据周代宫城“法天象地”的理念营建,上应星宿,下成皇居,分为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
唐时的长安城非常规整,采用古老的巷坊制,有大大小小108个坊。长安城横着有14条大街,纵着有11条。在南北纵向的11条大街中,最中间的是长安城的主街,赫赫有名的朱雀大街。朱雀大街宽达150米左右,可以容下8匹马车并驾齐驱。朱雀大街将长安城平剖为二,形成两个重要的商业区,东市和西市。
东市对内贸易,西市对外,有许多胡商。远自西域而来的驼队,跨越漫漫风尘,将香料、珠宝等各色奇珍带入长安,他们同时带来的,还有西域的服装、乐曲和舞蹈。还有,碧目高鼻、肤色白皙、腰肢轻软的胡姬,在酒肆、在达官贵人的宴会上翩翩起舞,引弦清歌,这些都成为大唐人爱慕追捧的新鲜时尚。集市每天中午开市,营业到太阳落山。至今西安仍有很多清真食街,这是当年远道而来的穆斯林留下的文化印记。
热闹繁华要持续整个白天,直到太阳落山以后,整个城市才归于表面的平静。长安城有严格的宵禁制度,入夜就关闭坊门。想要夜生活,可以!但只能在坊间活动。想搞特殊化,没门!每天都有一群叫“武侯”的人负责巡夜,四处查探,这些“片警”专门负责抓入夜还四处游逛的人。So,想晚上在长安城行走闲逛,除非是有特别的公务通行证,或者是赶上每年的元宵节三天放禁,再不然,就是你是昆仑奴,武艺超群能飞檐走壁了。
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一更分为五点,一更相当于2小时,一点相当于24分钟,我数学差,不太会算,只能估个大概,看官见谅。老祖宗们真是睡得早,起得早啊!冬夜五更三点,夏夜五更两点,太极宫正门承天门城楼上,第一声报晓鼓响,唤起沉睡的长安城。报晓鼓响,各条南北向大街上的鼓楼依次跟进,宫城、皇城的各大门,依次开启。与此同时,长安城中大小寺庙也撞响晨钟。长安的早晨,是红尘与佛地各司其责,我总遥想这钟鼓齐鸣是怎样庄严浩荡,涤荡人心,如今只能在书中追忆……
上朝不是不折腾人的,白居易有一首诗《登观音台望城》,对此描述得很是生动:“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韩愈有次冒着大雨去上朝,出门之后才想起当天放假,自认迷糊之余,赶紧兴高采烈回家了。
在所有描写长安市井生活的诗中,我首先隆重推荐白居易先生。白居易的诗,有时会显得絮叨,然而妙趣横生,很有人情味和烟火气,有点像微博,有点像朋友圈。从他的诗,可以捕捉到许多丰富生动的细节,相当于民俗读本。“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予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这家伙写起广告词真是文不加点,声情并茂。他曾认真考证过长安城里哪家胡麻烧饼最好吃,结果发现还是辅兴坊的好。这是当年长安公认的名小吃之一。白先生写诗告诉朋友,一本正经说,我家也照着做了,虽然味道不如他,但也还可以了,我给你寄点去,你将就着解个馋。这首诗笑得我不行,白先生实在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
很多诗人如果穿越到现代未必能活得滋润,因为技能和性格太局限了,单靠一点才华,很难人人买账。白居易却是个例外。白先生这样的人,即使不当官,不写诗,做做专栏记者、生活杂志主编的话,也一定很有市场,很受追捧。他能挖掘出平常生活中的亮点,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又不乏深度,这是很厉害的。以他左右逢源、相时见机的性格,成为社交圈的新宠,时尚达人,乃至于文化名流都不在话下。
想要进一步了解长安,可以去读卢照邻、李白、王维、杜甫的诗,还有许多不那么知名的诗作……这个城市,这座城池,有太多的风流人物停留过。这些曾经生活在长安的诗人,都把生命中最澎湃的热情托付给了这座城。这被歌颂了千万次的城池,这消失在历史中、却永远活在唐诗中的城市,才是当之无愧的风华绝代,风情万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