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这种花,用上海话说,美得很有腔调。每年春天刚刚到,冬天的寒气尚未消退的时候,她就默默地含苞待放,然后一夜之间,繁花盛开,缤纷满树,白的如雪,粉的如玉,开得一点都不矜持,就是热烈地全然绽放,然后也就几天过后,她就凋谢萎落,零落成泥碾作尘,不与那些桃红柳绿为伍,保住自己的气节,空留你们的念想。
所以我一直觉得,上海把白玉兰当市花,还真有些讲究,高洁自不必说,还有些符合上海文化精神的地方,比如开放时朵朵向上,就体现的是上海人一种在任何时候都洁身自好、尽力把日子过完美的劲头儿。上海电视节奖的最高奖命名为“白玉兰”奖,也是特别合适的,唯有这种淡雅如兰,大气尊贵的花能配得上在艺术上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们,纯洁、公正、艺术至上。
我还是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的时候,知道了白玉兰奖,记得前几届的白玉兰奖是面对国际的,最佳电视剧都是发给外国的佳片,那时候就觉得,嗯,上海评奖大气!毕业后我来到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书,教的是纪录片课,我第一步就是找到获得白玉兰奖最佳纪录片奖和提名奖的那些片子,放给学生们看,跟他们在课堂上热烈地讨论。后来,离开了教师岗位,我开始写作电视剧,而白玉兰奖也开始成为国内代表整个行业肯定的重要奖项,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
从2007年起,白玉兰奖设立了电视剧最佳编剧奖,既然是国内最重要的奖项之一,盼望能有被提名的作品成为我们每一个编剧的梦想,当然,我目前离这个梦想还是有差距的,但是我可以很骄傲地说,每一年得奖的最佳编剧,几乎都是我的朋友或同学,每次电视节也都是我们呼朋唤友聚会的好日子。在白玉兰论坛上,在聚会的时候,大家把酒言欢,畅谈创作过程中的艰难,如何突破,真是同声同气,倍感温暖。
这两年,我都被选为白玉兰奖电视连续剧类别的选片人,一开始我也是诚惶诚恐,我行吗?但是工作人员的认真和严谨让我放下心来,而能够有机会把去年的所有电视剧佳作一网打尽地学习一遍,也成为我专业进步的好机会,这也让我很骄傲地感觉,嗯,跟白玉兰奖的缘分又深了一些,让我更加为那些获奖的同行高兴和赞叹。当然,我也希望能早日离开选片人的岗位,只要有作品入选,就可以“避嫌”了,我是那样矛盾地盼着那一天赶紧来临。哈哈。
又是一年白玉兰奖,花开的季节已过,但艺术之花开得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