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心怡
为孩子拉票背后的营销陷阱
何小手
  何小手

  在几乎没有任何新闻由头的情况下,人贩子近来成为口诛笔伐的对象。有网友分析认为这是一次精心布局的网络营销行为,但从整个事件发酵的过程看,还是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最初有人呼吁对人贩子一律实施死刑,应该说这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动员,过去已出现多次;其后有人开始讲常识,对动辄要求死刑的说法展开驳斥;接下来有网友开始介绍其他国家如何制裁人贩子……各种说法让人眼花缭乱。

  在纷杂的声音中,事件发酵的路径则相对清晰。问题之争引人关注,尤其是极端的声音夹杂着谬误,更能掀起舆论波澜。从偏激的声音占据主流,到理性观点的介入,整个过程可以清晰地看出互联网舆论生态,最后各种声音总能达到相对的平衡。这种现象过去也多次出现过,此次事件的不同之处在于舆论发酵的初期,引爆舆论的方式有其特殊的逻辑。支持人贩子一律死刑是一种特殊的极端言论,它之所以能够动员起外界的支持,一方面是因为人贩子的确引发了公愤,一些个案积攒了围观者的愤怒情绪,人贩子已经成了过街老鼠,在这种情绪下,支持人贩子一律死刑这种声音的威力可能不小于“是中国人就转发”;另一方面,人贩子的直接伤害对象是儿童,这更容易激发舆论痛感,对舆论动员起了很大作用。

  涉及儿童的公共议题,人们的关注热情往往都很高。按理说这不是什么新现象,之所以要提及这一细节,是因为近来在微信中利用儿童的营销越来越活跃。如果这一次对人贩子的情绪大爆发是惊心布置的营销行为,那么它更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问题的关键不是对人贩子一律实施死刑是否合理,甚至也不是如何制裁人贩子,而是利用儿童来展开营销这一新趋势。细心的网友或许已经注意到,针对儿童的营销在微信尤其盛行,为儿童拉票的现象非常普遍,这背后的逻辑是,儿童希望获得肯定,而家长不惜动用人脉动员朋友来支持自己的孩子。商家抓住了这种心理,于是在很多亲子活动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投票的身影。

  有人评价说这是一种非常低级的营销,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收获其实都极为有限,真正获利的只有商家。前段时间微信流传一篇《我为何不在朋友圈给小孩投票》的文章,作者分析并驳斥了拉票行为背后的家长心理,认为亲子活动为孩子拉票的都是利用人性的缺点。“是中国人就转发”利用的是人们的爱国心,而借助儿童的营销则是利用家长舐犊情深。类似的案例以前已出现过,一些网络名人也表示,涉及儿童的话题应该多求证,避免对儿童的关怀被营销者利用,大家需要多一个心眼。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民生速递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不屈的上海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新民资讯
   第A15版:社会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互动
   第A19版:中国新闻
   第A20版:中国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大购网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招生热点
   第B10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第B11版:新民健康
   第B12版:专版/新民健康
   第B1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1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B1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16版:广告
“僵尸肉”到处“走”,谁不色变?
无地自容
从内部攻破食品安全问题的堡垒
大妈有梦
识别伪大师
为孩子拉票背后的营销陷阱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为孩子拉票背后的营销陷阱 2015-06-24 2 2015年06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