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被调查者知晓禁止高空抛物的法规
据科学测算,一个30克的蛋从4楼抛下来会让人起肿包,从18楼抛下能砸破行人的头骨,从25楼抛下则会使人当场死亡。高空抛物的危害性可见一斑。
根据近期一项名为“向高空抛物宣战”的上海市社区高空抛物行为现状调查报告,在回收的960份有效问卷中,678人表示自己所居住的小区没有高空抛物现象,占比高达70.62%,而有282人认为自己所居住的小区有高空抛物的现象,占比为29.38%。这一数据可以表明,高空抛物现象在居民小区不少见。关于禁止高空抛物行为的法规,居民们对其的认知程度并不高,有130人表示不了解,占比为13.54%;532人表示听说过,占比为55.42%;298人表示明确知晓,占比为31.04%。明确知晓率刚刚超过三成。
呼吁重罚及安装监控探头
在调查中,有关于高空抛物频繁发生原因,居民们普遍认为居住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了高空抛物行为的发生频率。888名调查对象认为居住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原因之一,占比高达92.5%,位列所有因素第一;390人认为有关高空抛物处罚条例的完善与否是原因之一,占比为40.62%,位列所有因素第二;384人认为舆论监督和引导不够是原因之一,占比为40%,位列所有因素第三。对于如何约束,认为需要制定相应法律法规重罚的人有416人,占比为43.33%;认为需要安装探头进行监控的人有338人,占比为35.21%;认为应该加强劝导和宣传的人有206人,占比为21.46%。调查发现居民们对制定法规的呼声很高,而与制定法规法律的漫长过程相比,设置监控探头来确定高空抛物行为人显得更为现实可行。
将集中曝光整治高空抛物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潘敏表示,应把“高空抛物”整治行动作为提升上海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综合素质的有力抓手,把“高空抛物”专项整治行动作为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形成合力确保“高空抛物”专项整治行动有序推进等几个方面对推进“高空不抛物,邻里共和睦”专项整治行动提出了要求。
据悉,此次“高空不抛物,邻里共和睦”专项行动共分四个阶段推进落实,将集中力量曝光、整治一批高空抛物现象比较严重的小区,加大整治力度,联合有关部门依法对“高空抛物”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形成严格治理“高空抛物”的威慑力和社会影响力,建立健全高空抛物等不文明居住行为的发现、报告和处置机制,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高空抛物”不文明居住行为整治行动,实现居住环境的明显改善。
今年底还将在2013—2014年度文明小区中遴选约100个小区,作为推行倡导文明居住,拒绝“高空抛物”的示范小区,探索业主自律和社区共治的机制,形成推行和倡导文明居住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全市住宅小区面上延伸覆盖。明年初,将运用城市文明进步指数、文明城区、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镇等创建测评体系和第三方考核评估方式,对本年度高空抛物不文明行为整治活动进行调查分析和研判,形成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