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特殊暑假作业大展览
专营新能源的稻米科技公司、专营3D打印的辉翔科技公司、专营环保技术的纸风暴旧物改造科技公司……新开办的6家公司是模拟的,虽然产品像模像样,由中小学生出任的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也在各自展柜前各司其职;这些公司又是“真实”的,静安区行政服务中心已经完成了对其的审核、注册并颁发了执照,只不过执照上的国微换成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标识。
7月25日,市教委、市青少年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等单位的领导兴致勃勃地前往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观摩“小研究员创客集市”,这也是教育部门布置给孩子们的又一份特殊暑假作业——开办属于自己的科技创业实体。
时代中学7年级的彭楷玩的是自平衡机器人。静安区教育学院附校4年级的何琪铭也对机器人十分着迷。指导老师黄颖颖说,这个暑假里,她不仅带智能机器人基础班,还带更高级的社团班,彭楷和何琪铭就是黄老师挑来的,每周要活动两次,要完成的作业就是拼装机器人。何琪铭的妈妈说,这样的暑假作业远比到外面补课要有意义的多,也是培养孩子的一个很好途径。
说是创意集市,其实就是一个特殊暑假作业的大展览。像智能机器人班,拿出的作业自然是各式活灵活现的机器人。而其他小创客们交出的作业也争奇斗艳,电子类、新能源类、3D技术类、纸艺类等,展品琳琅满目。上海市少年爱迪生总冠军杨佶豪同学带着“无线魔幻水下彩灯及喷泉装置”在现场不断吆喝,希望参观者能为自己的作业投上一票。
2 门诊室里当“见习医生”
王浩然、胡寅瑞是市八中学男生班的学生,暑假里跑去当了一回“见习医生”。说起这个经历,两个男生说很有意义。
日前,在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来自不同区县的中小学生领到了一份特殊的“作业”——给长辈作一份体检、治疗计划。据该作业的出题人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肖涟波介绍,之所以布置这份作业,目的不仅是普及医学知识,更是让学生从中学会关爱,学会尊老,从而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肖涟波说,关节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当你发现自己的父母在夜间捂着膝盖难以入睡,又或者发现爷爷奶奶常常从椅子上站起时不断捶腿,这说明他们很可能已经患上了较为严重的关节疾病。”肖涟波表示,如果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再加上一点彼此关爱的心,那么年轻人就可以较早地发现长辈的病情,甚至可以帮助他们提前预防疾病。
如今绝大部分中小学生都有较重的学习负担,对于长幼礼序此类传统美德和习惯,没有受到足够的教育,而通过让学生在医院里学习骨科知识,并践行“家庭体检作业”,可以从侧面引发他们对长辈健康的关注,进而促使他们学会更好地与长辈进行情感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据了解,此次光华医院版“中国好作业”在网上贴出题目后,很快受到学生们的关注,对于报名参加此次特殊作业活动的学生,医院方面将安排进行骨科知识学习、模拟医生见习等项目,而在学生完成作业后,还会由院长肖涟波进行一对一帮助修改,以切实将健康、关爱等作业主题贯彻到现实中。
3“小鬼当家”学习做家务
家里的水、电、煤费用怎么算?叠衬衫、套枕套,看似简单的家务你会做吗?这个暑假,杨浦区少科站给中小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小鬼当家”做家务、学节能。
这份特殊暑假作业的检验时间在9月底至10月初,届时杨浦区少科站将开展“节能当家”亲子家务大比拼,来看看“小当家”经过一个月的实际操练,节能技能哪家强,节能知识谁最懂,家务水平谁最优。日前,少科站举办了“节能当家”亲子家务技能暑期首场培训咨询活动,近百个亲子家庭前来一探究竟。活动现场,家家户户都有的水电煤“三表”就把“小当家”难住了,读得出度数,看得懂账单费用,但是却搞不清楚分时分段又分档的复杂计算规则,看来要算清一笔煤水账,也要好好了解规则,仔细对应分档单价,综合计算一番。
参与本次暑假作业的学生都有一本活动手册,其中有关于“当家须知”“节能日志”“当家贴士”等细致的内容指引,不仅启发孩子了解节能知识、掌握节能技巧,还鼓励孩子们勤于记录身边的节能故事。“小当家”不仅熟悉了“家事”,更在实践中学会了许多新知识。例如“电磁炉和煤气灶哪个更节能?”“三层纸巾比双层更实用?”“哪种水果发电最厉害?”等有趣、实用的小课题,都是在“当家”的观察、实践和学习中慢慢摸索答案。
杨浦区少科站在作业中还新增了家务技能比拼。包馄饨、剥毛豆、钉钮扣、套被子等家务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一道“亲子题”。区少科站站长胡建民说,这份作业是希望暑期在家的孩子在兴趣之余关注看似琐碎的家事,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养成勤俭持家的习惯。
4 编词编曲创作下课铃声
“下课啦,下课啦,大家都来休息一下,放下课本,抬起头呀,放松最重要。看看蔚蓝的天空,还要闻闻窗外的花香,课间休息很重要,十分钟时间刚刚好。”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的课间铃声特别与众不同,它是由一(4)班吴晗灵和7个小伙伴在去年寒假编词编曲创作的。
今年暑假,学校大队部又发出暑期号召:每个少先队小组都可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其中,就呼吁每个孩子都来参与“我的课间铃声我做主”的活动。天一小学校长吕华琼说:“音乐其实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事,要让孩子们知道,自己也可以创作音乐,身边就有音乐。”一年级的小琳最近就在和小组伙伴一起设计自己的下课铃声。从没有编过曲子的她说,看着一首曲子一点点成形特别有意思。吕华琼说,这个特殊的暑假作业要求的是小队的分工合作,比如,有的同学可以采集素材,有的同学可以准备“录音棚”,或在家中录制或租用学校的专门教室,有的同学则可以担任配音、配曲。
“今年暑假是第二次向全校发出‘下课铃编曲’征集集结号。”吕华琼说,寒假第一次做的时候,只有十几个小组参与,但是,学校给每个孩子都提供了一个表现的舞台,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在学校小蚂蚁广播电台里播放。“一开始,许多孩子会觉得编曲是一件大任务,不敢参与,但实际上,只要会简单的哆来咪,甚至按节拍拍手、用杯子敲出音符,都可以创作属于自己的一段‘曲子’。我们就希望能够让音乐的小小萌芽在孩子们心中萌发,鼓励每个孩子去接触音乐。”
今年暑假,天一小学的未来音乐学习中心也正在设计和建设中,开学后就会和学生见面。在未来音乐学习中心里,将有孩子专属的迷你录音棚和迷你电视台。“学校会搭建起音乐的平台,把音乐与生活中事件关联起来,让孩子知道音乐不仅是35分钟音乐课上的唱唱歌、跳跳舞,更可以是大自然中雨点落下来的声音。”吕华琼说,音乐对孩子的终身成长很有益处,一个完整的人需要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而不是仅仅专注于学业成绩。
本报记者 王蔚 易蓉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