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平安好车不是第一家暂停二手车业务的电商,但此前有消息称,平安好车市场估价超过20亿美金。而二手车市场,一直被认为是潜力大到无法想象的巨型金矿——有资本、有远景,暂停业务又是为何?
回头看看平安好车的隆重登场。2013年5月份,平安集团上线了C2B二手车业务,14亿广告费用砸出了气派。截至2015年年底,平安好车已经在全国36个城市布点,其业务主要是进行二手车C2B的售卖,并借助兄弟部门,对这些二手车提供信贷及延保产品。
去年年中,平安好车甚至斥资60亿打造二手车认证质保,包含了328项专业检测、1年2万公里的全国联保。有了这项好车认证,平安好车认为,二手车买家不必担心买到问题车、事故车;二手车经销商也因有了认证而不再担心车辆卖不出去产生积压,在销售过程中能够更加的自信与从容。长期被消费者诟病的二手车售后维权难的问题,貌似也迎刃而解了。
可就是这家愿意为全国二手车提供认证质保服务的二手车电商,八个月后,自家的二手车业务“暂停”,这是怎样的经营思路?
对此,平安集团高层说得很具互联网时代感:为了集团的3.0开放战略,平安的3.0是不再局限于平安内部的综合金融,而是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向全行业开放。
第三方数据却揭露了另一个现实的骨感。平安好车每月平均线上2000辆的交易量,销售线索转换效率或不到1%。每卖一辆车至少亏损六七千元。低频、销售线索不足、转化率低是致命伤。说白了,就是平安好车不但不赚钱,反而是狠狠地亏钱。除去亏钱,平安好车并没给平安集团挣回个类似行业占有率第一的荣誉。而且,随着二手车电商竞争的日益激烈,资本寒冬前的“疯投”砸遍各家电商,得资金者,得天下,热闹和风光,永远属于行业小鲜肉。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平安那么有钱,为什么就解决不了销售线索不足、转化率低的问题呢?是不想解决,还是不能解决?而平安高层给出的解释,只会让我更加坚信:做实业的干不过做金融的。 姚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