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人们发现,人类及其灵长类近亲猿、猴、猩猩和狒狒等,与体型相似的其他哺乳动物相比,寿命要长得多。例如大部分哺乳动物,包括犬类和鼠类,一两年就达到成年;实际上,有些哺乳动物几周内就达到性成熟,如老鼠6个月相当于人18岁,而狗两岁相当于人18至25岁。相比之下,人类的幼年期很长,繁殖不频繁,寿命格外长。
对于这种生命现象,人们曾感到困惑,因为不清楚这一差异背后的机理。经过生物学家长时间的研究和动物实验,终于发现,这与人类及其近亲们平时摄入的卡路里(热量)有关。如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比较了普通灵长类动物和体型类似的其他哺乳动物每日消耗的能量,惊讶地发现,前者燃烧的卡路里是后者的一半,这一新陈代谢缓慢的情况进而放慢了衰老的过程。小组成员、纽约亨特学院教授赫尔曼·庞瑟等人研究了17种灵长类动物的日能量消耗。通过把这些测量结果同其他研究数据相比较,得出结论:一切生物都需要依靠能量来生存繁衍,而能量消耗是导致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类及其灵长类近亲寿命之所以长,是因为生存繁衍和衰老的速度慢与他们能量消耗速度慢相匹配。
这个结论在另一批科学家的研究中也得到证实,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医学教授理查德·魏因德鲁赫等人,对数十只猕猴进行了长达20年的观察研究,发现限制卡路里的摄入能延缓它们的老化进程。他说:“与想吃什么就吃什么的动物相比,那些享用限制卡路里饮食的动物,其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少了一半;同时,没有一个研究对象患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而这种病本来是猴子当中常见的疾病。”参与研究的另一位神经科学家斯特林·约翰逊也指出,减少卡路里摄入还能改善大脑的健康状况。这项研究帮助我们了解饮食疗法能否对与老化相关的神经元丧失起作用,回答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