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婚外情事》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叙事方式——同一件事分别从男主角和女主角的视角回述。有趣的视角道出了男女有别的现实。同样是外遇的事实,在男主的回述里满是热辣妹子的勾引,在女主的回忆里却充满着细腻的情感支撑。
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来说,男女差异都是巨大的。昨天沪上多家妇产科医院进行了“快乐产房”的宣传活动、推广无痛分娩。红房子拿出分娩阵痛模拟仪让准爸爸们“感同身受”,从一级疼痛的“蚊子咬”到九级疼痛的“满头汗”,体验者大呼“当妈不容易”。其实生过孩子的妈妈们都知道,相比磨人的阵痛,产后过渡期里的宫缩加上奶头的疼痛才更要命,而且托神奇造物主的福,这两者还是联动的。所以,说句得罪男同胞的话:没有子宫和乳房,很多事你真得把发言权让给你老婆!
话说回来,在我们周围,社会对女同胞的认同、尊重和关爱还是超过及格线的。不过发达城市里的学校已经开始关注生命教育,注重性别差异推行更个性化的教学,另一些地方的女孩却因性别歧视无法上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据研究院的最新报告显示,近1600万6至11岁的女童将永远不会进入小学学习读写。女童占阿拉伯国家数百万失学儿童中的绝大部分;南亚和西亚80%的失学女童将永远不会接受正规教育。
不仅是在教育上受到不公平对待,据报道,全球每天至少有39000个未成年女性结婚,发展中国家有近三分之一的女性在18岁前结婚,其中九分之一在15岁前。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史蒂芬妮发起了一项针对童婚的拍摄计划,13年里她用镜头记录那些在黑暗中生长的花蕾,11岁嫁给60岁男人的阿富汗女孩、15岁已经在给孩子哺乳的危地马拉女孩、不堪忍受丈夫虐待甚至自焚的女孩等等……镜头里的画面是令人心疼的,更焦灼的是童婚在很多地方普遍而常见,在我国的一些乡村也有少年夫妻的存在,自己都还是孩子就要在生理和心理上提前“成年”,生儿育女担当家庭。
我们调侃着男人女人来自不同星球,但要认识到和谐共处的基础应该是尊重性别的差异,同时消除性别的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