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电商巨头阿里巴巴被国际反假联盟开除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国际反假联盟是全球最大反假冒侵权非营利性组织,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旗下成员囊括了各领域里的国际知名品牌,包括苹果、香奈儿(Chanel)等250个品牌,同全球政府机构及行业伙伴合作,通过法规、政府、民众教育等途径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经过千辛万苦,今年4月阿里加入联盟,时隔1个月就被扫地出门,真是糗大了。有人认为这是故意耍阿里,也有人认为联盟不跟阿里玩了,阿里也不用跟联盟玩,这年头谁怕谁?还有人认为根本就无需大动肝火,打假又不是为联盟打的。
那么,该如何看阿里被逐?首先,这是对阿里打假的逆向催逼。打假不能假打,大打不能小打,长期打不能短期打,应该承认,这几年阿里在打假方面用力甚猛。据公开数据,在打假人数上,阿里目前已有超过2000名员工全职负责打假,另有5000名社会志愿者参与打假,资金投入超过10亿元。在打假效果上,仅2015年4月至9月,阿里协助警方捣毁制假、仓储、售假窝点60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15人。尽管如此,仍难获一些联盟成员的信任,不少品牌对其打假承诺感到担忧,这说明阿里打假还需加把劲。
其次,反假联盟也需梳理内部规则,并维护规则权威。吸引新的成员,必须按规行事,暂停阿里的会员资格同样需要按套路来。当初吸纳新成员不顾反对声,暂停某个成员的会员资格却匆忙决定,阿里的遭遇说明,国内企业在国际参与中缺少话语权,缺少制定规则的机会。
再次,将阿里踢出联盟并非明智选择,同时不应为双方合作关上大门。反假是反假联盟的使命,打假是阿里的使命,双方有合作基础和共同使命,不能撕破脸皮。联盟总裁曾表示:“多年以来,阿里巴巴致力于联合IACC及其成员解决知识产权保护及反侵权问题,并始终如一地显示出无比的热忱与献身精神。”但愿这次风波,不影响双方合作,否则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消费者。
最后,无论阿里是不是反假联盟成员,都不能停止打假脚步。打假是阿里不容推卸的重任,不是给公众看的,更不是给反假联盟看的,而是自身生存的基本之道。阿里还应该加大与职能部门合作的力度,毕竟,没有职能部门的支持,并无执法权的阿里打假缺少支撑,诚如业内人士所称,假货源于线下,互联网并不产生任何一件假货,互联网企业本身也并无打击假货的执法权,真正打击假货犯罪,离不开依靠执法机关。
说到底,阿里打假不能喘息。唯有对假货零容忍,同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深入合作,不让假货在平台上有空间,届时反假联盟也许会主动敞开大门欢迎阿里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