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文学馆
“上海的博物馆体系中,不能没有文学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前馆长陈燮君说。文学不仅仅是几个作家或是几个专业人士的事情,它在我们的精神生活中是标志性的东西。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表示,文学馆是承载精神的地方,应该让孩子们从小接触文学,把文学作为普及教育的组成部分,“唯一能与金钱抗衡的,起到精神熏陶作用的,就是文学。”
孙甘露说,“文学藏品是非常特殊的,和青铜器的价值不一样。巴老收集了很多票据、会议册、身份卡,文学作品是由细节凑起来的,如果这些细节有实物印证,对我们理解一个时代的文化、文学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甚至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都有非常详尽的帮助。”另一方面,就像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保存了很多古英语的用法,一个民族的文化是通过语言文字保存的,什么东西都会消失,只有语言文字将永远最深刻地记录我们的历史。
保护资源刻不容缓
上海作协副主席、华师大教授杨扬则表示了对文学资源消失的担忧,他认为文学馆的建设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非常紧迫的一件事。“为什么建文学馆显得非常紧迫?其他周边的省份都在建,而且周围省份的资源远远没有上海这么丰富,他们找不到资源,就开始向上海来挖了。譬如,成都要建巴金纪念馆,但巴金留在成都的东西少,他们就到上海来找。浙江要建茅盾纪念馆,找不到东西,也都到上海来找。”所以建上海自己的文学馆,将这些宝贵的资源发掘并保留下来,非常紧迫,“建文学博物馆这个事情,确实是做得越晚,难度越大。”
华师大教授陈子善也同意杨扬的观点,的确时间很紧迫,很多文学资源流失就没有了,据他了解到的情形,上海一些已故作家的手稿藏书被后人拿去拍卖,逐渐散落中。文学馆不能都是展览复制品,那是有问题的,是要被人诟病的。他还补充说道,作家的影像声音资料,也必须立刻开始收集保存。
文学馆承担什么功能
除了必有的收藏、展览、研究功能,专家们也提到,文学博物馆需要跟普通市民有更多的交流。巴金故居常务馆长周立民以日本东京近代文学馆举例,这个馆复刻了几乎所有的日本近代文学名著,很受欢迎。同时,东京近代文学馆还与大学密切互动,东京的大学生拿着学分卡就可以参加馆内活动,还可以积累学分,就像在学校听课一样。
陈思和则表示,文学馆不需要搞得特别豪华,要突出精神性和自由性,要让老百姓能够随意地进出,与作家交流。而陈子善则以卡夫卡博物馆为例,“这个博物馆是根据卡夫卡作品中的线索来设计布置的,没有读过卡夫卡的读者也会觉得好奇,只要有中等文化程度的旅游者都会觉得有趣。”他说,上海的文学博物馆可以整合上海的文学资源,包括巴金故居、鲁迅纪念馆、丰子恺故居等等。“要让上海市民觉得这是很好的去处,除了野生动物园、迪士尼,还有一个上海文学博物馆可以去玩一玩。”本报记者 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