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观点
不是所有创业都能装进共享的筐
熊志
  几乎在一夜之间,共享单车遍布大街小巷。不为人所知的,则是比共享单车行动更早的共享图书。

  共享图书没能火起来,并不意外。二者的市场需求不在一个量级,共享单车建立于“最后一公里”的刚需基础上,有着超越阶层的潜在受众;再者,阅读是一种比较私人化的体验,一个学计算机的工科生和搞法律的文科生,其阅读习惯可能完全不同,如果平台没有包罗万象的书库,那还不如去图书馆。

  所以,共享图书平台算得上共享,但还谈不上共享经济。不是因为它还没找到赢利点,而是其运营模式不支持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像共享单车,其标准化的产品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共享图书则相反,为了满足阅读者私人化的阅读需求,运营者发快递,将书一本本地送到借阅者手中。

  更致命的是,用快递寄书,其时间和金钱成本相当高昂。比如,有体验者在平台借了一本《昆虫记》,押金为29元,服务费则需15.58元,共需支付40多元,网上买一本只要20.3元。

  共享图书的失败,恰恰反映了共享经济的门槛和局限。共享经济这两年成为火爆的概念,各种共享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但成功者寥寥无几。一些创业者过度迷恋共享经济,把它当成了万能的模式,忽视其技术和结构门槛。

  共享成为可能,离不开对闲散资源的高效整合。共享图书这样的运营模式,只是满足了整合闲散资源这个要件,失败是因为不够高效。共享图书的失败,说明共享经济首先是一个有门槛的经济形态。(熊志 刊今日中国青年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体/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教育
   第A26版:中职风采/新民教育
   第A27版:新民教育/中职风采
   第A28版:中职风采/新民教育
   第A29版:新民教育/中职风采
   第A30版:中职风采/新民教育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生态上海
   第A33版:汽车周刊
   第A3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35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3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医药分家惠及“医”“药”两家
当衡水 走出衡水
困觉
不是所有创业都能装进共享的筐
淡泊名利可以使你身轻如燕
“拾物索酬”需要标准吗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不是所有创业都能装进共享的筐 2017-04-12 2 2017年04月1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