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教育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取得世界OM大赛最好成绩,夺得4项冠军的秘诀是——~~~
上海取得世界OM大赛最好成绩,夺得4项冠军的秘诀是——~~~
上海取得世界OM大赛最好成绩,夺得4项冠军的秘诀是——~~~
     
2012年07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取得世界OM大赛最好成绩,夺得4项冠军的秘诀是——
打破框框“急中生智”获全胜
马亚宁
■让孩子多动手,能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求知欲 杨毅/CFP
■孩子们的创新少不了童趣 本报记者孙中钦摄
  一张报纸有多少种用途?不用手能将乒乓球发射出去吗?一摞A4纸能搭多高……简单的材料、简单的问题、运用既有知识,看谁给出的答案更丰富,更巧妙。每年初夏,挑战创造力的青少年们相聚于美国举行的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大赛,激荡脑力创新,让思维“轻舞飞扬”。

  在前不久结束的第33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中,上海取得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上海向明中学、市北初级中学、新普陀小学和上外附小分别获得4个世界冠军。市领导发来贺信,祝贺孩子们取得的好成绩,并充分肯定上海开展的头脑奥林匹克活动。

  创新思维“即兴”获高分

  与学科类竞赛不同,头脑奥林匹克大赛(简称OM大赛)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旨在为孩子搭建一个比创造力、比动手技能、比艺术素质的空间,鼓励孩子们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动手和动脑能力。每年5月,来自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名青少年(5-22岁)直接参与此项活动的世界总决赛。1987年,中国引进OM大赛,逐渐成为除美国外参赛人数最多的国家。

  世界OM大赛分为长期题和即兴题两部分,最终名次由两项成绩相加决定。以往,中国参赛队总是在长期题中表现优异,即兴题失分较多。此次,中国学生在即兴题中展现出的创新思维“技高一筹”。尤其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7位同学解答的即兴题堪称完美,赢得最高分。

  在即兴题比赛环节,教练、家长、记者、竞赛工作人员、非本赛题的裁判等都不能进入比赛区域,参赛选手要取胜,只能靠“急中生智”。“国内孩子参加世界大赛,往往经过长时间培训。‘题海’能练兵,也可能困住活跃的思维,禁锢他们的创造力。”上外附小参赛队领队吴铮指出,此次赛前准备不再瞄准成绩做习题,而是找来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玩意,不断挖掘“一反常态”的新用途,例如,吸管除了喝水,还能做什么等等。

  即兴比赛中,上外附小的孩子们需要按照规则“发射”小球。“我们取胜的关键就是跳出了人们对‘发射’的惯常理解:规则要求手不碰球,将球发射出去;我们选用了给定道具中的白纸,用纸包球,手拿‘纸球’送出去。”上外附小五年级学生姚昕说。结果,团队选手均干净利落地完成任务。现场评委无不为这平中见奇的创新连连叫好。

  动手动脑思想变“火花”

  在美国,获得OM冠军的选手们申请“常春藤”知名学府,命中率百分之百。在国内,忙碌的课业,家长们的升学期许让很多孩子望而却步。新普陀小学校长寿俊梅指出,学校刚开展OM活动时,家长支持度不高,社团生源不稳定。于是,学校承办“大手牵小手OM进家庭”,“奇帽斗秀创意设计”等活动,展示OM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学生参加。慢慢的,参与OM的孩子们越来越多,各项能力越来越与众不同。

  “老师眼中的‘捣蛋鬼’成了班里思维最活跃的‘小诸葛’,即兴题训练中的独到见解令全队创造力爆棚;爱哭的小姑娘在团队中学会了谦让与包容,学会了熟练使用螺丝刀、扳手榔头、电烙铁,各类道具的组装干净利落;钟爱OM的‘小鲁班’硬是说服父母放弃了双休日的补习班,潜心各类结构的制作方法,期末考试中,各科成绩不降反升……”

  向明中学的陈雅敏老师也有同感,“此次夺冠的孩子,不是学校里的佼佼者,有的在老师眼中“不太听话”。不过,他们很有想法,个性十足,思维活跃,在OM大赛的训练过程中,思考方法和行为习惯发生很大改变,懂得如何将散漫的思想变为创新火花,怎样和周围人相互配合完成共同目标,无论在竞赛时还是学业中都努力做到最好……比如,在即将由同济大学举办的中学生土木结构创意竞赛中,这些以前‘从不出头’的孩子,个个自信满满,跃跃欲试。”本报记者  马亚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7版:早教沙龙
   第B18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1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0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21版:人才
   第B22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3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4版:人才/招生留学
打破框框“急中生智”获全胜
快乐 思维 实践
广告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B13打破框框“急中生智”获全胜 2012-07-04 2 2012年07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