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了篇随笔叫“评论讲真话”,似乎意犹未尽。因为我觉得现在的专业评论界都是“一团和气”,虚与委蛇、互相帮衬的多,但不少网友、媒体或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评委,对文艺作品以及编创、演员等评论起来还是很肯讲真话的。但我就觉得讲真话,也要会讲。不能只要是讲真话,就可以没有分寸,没有水准、没有修养,满嘴跑火车,这种真话,我不敢恭维。
评论一部文艺作品,一般地发发感想议论倒也罢了,若是也想炮制一篇评论作品,评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评者首先要读懂作品。读懂后讲的真话才有真实的力量。比如前不久上映的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战争大片《战马》,一些文章真情赞扬其画面优美、战场描述真实,通过一匹马来反映战争的残酷深刻感人等。而吐槽者也不客气,认为电影缺乏基本的战争知识,布局失败,是斯皮尔伯格的滑坡之作。我先看了导演的创作手记,再去看电影,发现之前的评论都有些偏颇和皮毛。这部片子的真实含义,就是导演要表现的一句话:战争把一切从人们的手中夺走,而爱可以找回人类失去的东西。如果不抓住这部作品的精髓去评,只讲几句不着边际的真话,是没有用的。
会讲真话的另一层意思,就是千万要注意用词语气。讲真话不是要评者藐视作者,双方平等,互相尊重。记得在一张文学类报纸的评论版上见到一篇批评某作家新作的文章,标题就是:这还是小说吗?哪个作者见到这样的标题不会火冒三丈、暴跳如雷?蔡正仁对戏谈点不同意见,就算观念比较传统,但也不能称之为“恶婆婆”。去年上海上演了一部反映解放战争的主旋律话剧,说真话,这部戏艺术性实在一般,但编创人员对作品期望值很高。一位记者直言该剧“人物形象明显单薄,可看性明显不足”时,出品方马上反唇相讥,认为记者作风不扎实,没有了解透彻就胡乱评说,等等。此事过去已近一年,时间是最好的评判者,这部戏给观众留下来什么?相信编创者也心知肚明。但评者如果当初把评论的用词说得委婉些,分析得再详实些,效果会更好。
讲真话,真是要讲得有善意,有建设性,也有艺术,让听真话的人心服口服,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