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科教卫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科学家领先研发治疟疾特效药有望投入规模化量产
~~~上海科学家领先研发治疟疾特效药有望投入规模化量产
~~~上海科学家领先研发治疟疾特效药有望投入规模化量产
~~~上海科学家领先研发治疟疾特效药有望投入规模化量产
~~~上海科学家领先研发治疟疾特效药有望投入规模化量产
~~~上海科学家领先研发治疟疾特效药有望投入规模化量产
~~~上海科学家领先研发治疟疾特效药有望投入规模化量产
~~~上海科学家领先研发治疟疾特效药有望投入规模化量产
     
2012年07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蒿素实现“高效人工合成”
上海科学家领先研发治疟疾特效药有望投入规模化量产
易蓉 顾伟民 曹杰
  本报讯  (记者  易蓉  通讯员  顾伟民  曹杰)  上世纪70年代,当中国科学家首先发现青蒿素能治疗疟疾时,振奋了全球医学界。但40年来,如何高效、低成本人工合成青蒿素,是世界各地科学家争相破解却进展甚微的难题。今天上午,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张万斌教授领衔科研团队研发出常规化学合成方法,实现了青蒿素高效人工合成,将可使青蒿素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为现实。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感染疟疾患者多达3-5亿人,近100万人因缺乏有效药物救治而死亡。作为抗疟首选的青蒿素类药物,却因受原料限制、提取成本高昂、提取率低等因素影响,成为了“天价药”“贵族药”。张万斌介绍,青蒿素全部提取自中药材黄花蒿,在全球范围内80%的原料来自中国重庆酉阳,而一吨黄花蒿仅可提取约6—8公斤青蒿素,每公斤青蒿素售价高达4000至6000元。

  一直以来,国内外科学家不断尝试通过各种方法合成青蒿素,但收率低、成本高,尤其是从青蒿酸最终转化成青蒿素是重点攻克的难点,始终无法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张万斌教授领衔的团队经过7年探索和努力,发现了一种收率高、合成路线短的方法:提取或发酵青蒿素废料得到青蒿酸,通过使用一种特定催化剂,将青蒿酸还原后的二氢青蒿素经过一个无需光照的常规合成途径,即可方便高效地得到过氧化二氢青蒿酸,再经氧化重排可高收率地得到青蒿素。

  今年初,德国一个研究团队利用光照、加氧等手段,利用青蒿酸快速成功合成青蒿素而备受关注。相比之下,上海交大的新方法采用常规化学合成方法,收率接近60%,便于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有望使青蒿素类药物更加便宜、易得。张教授透露,目前该成果已完成专利布局,准备申请国际专利,团队将尽快策划产业化方案,加速推进产业化进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7版:早教沙龙
   第B18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1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0版:人才/招生培训
   第B21版:人才
   第B22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3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4版:人才/招生留学
青蒿素实现“高效人工合成”
办男校,不是为培养男子汉气概
北大在沪录取线 理科532 文科518
高考本科提前批开始录取
《分子植物》跨入行业顶级期刊之列
公益暑托班
糖尿病检测将可执行“金标准”
复旦大学医学发展公益基金项目启动
新民晚报科教卫新闻A07青蒿素实现“高效人工合成” 2012-07-04 2 2012年07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