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感染疟疾患者多达3-5亿人,近100万人因缺乏有效药物救治而死亡。作为抗疟首选的青蒿素类药物,却因受原料限制、提取成本高昂、提取率低等因素影响,成为了“天价药”“贵族药”。张万斌介绍,青蒿素全部提取自中药材黄花蒿,在全球范围内80%的原料来自中国重庆酉阳,而一吨黄花蒿仅可提取约6—8公斤青蒿素,每公斤青蒿素售价高达4000至6000元。
一直以来,国内外科学家不断尝试通过各种方法合成青蒿素,但收率低、成本高,尤其是从青蒿酸最终转化成青蒿素是重点攻克的难点,始终无法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张万斌教授领衔的团队经过7年探索和努力,发现了一种收率高、合成路线短的方法:提取或发酵青蒿素废料得到青蒿酸,通过使用一种特定催化剂,将青蒿酸还原后的二氢青蒿素经过一个无需光照的常规合成途径,即可方便高效地得到过氧化二氢青蒿酸,再经氧化重排可高收率地得到青蒿素。
今年初,德国一个研究团队利用光照、加氧等手段,利用青蒿酸快速成功合成青蒿素而备受关注。相比之下,上海交大的新方法采用常规化学合成方法,收率接近60%,便于规模化、工业化生产,有望使青蒿素类药物更加便宜、易得。张教授透露,目前该成果已完成专利布局,准备申请国际专利,团队将尽快策划产业化方案,加速推进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