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知”,未必就代表“行”。在骨感的现实面前,体教结合之路,并非一路坦途。正因如此,同洲模范学校的围棋人才培养之道,颇让人感慨——学校每位学生,都会下围棋,可见,两位90后世界冠军,都从这所学校走出,绝非偶然。这不正是“体教结合”最活泼泼的案例?
学校重围棋,原以为校长定是围棋高手,至少,是爱好者,但与程彪一见面、一聊天,他却颇不好意思地答:其实我不懂棋的。愈发感到神奇:一个不会下棋的校长,何以培养出两位围棋世界冠军?程校长说:那是教练的功劳,我只管服务,服务好棋手及他们家人;服务好教练……服务,原来才是最高境界的管理。
长期以来,总听到这样的抱怨:体育缺文化,教育缺体育。但其实,在体教结合这个领域,有人一直踏踏实实在埋头做事,同洲模范学校,算是其中一例吧。
国家棋牌中心前主任王汝南说:中国围棋,一直在走校园路线。相比其他项目,让孩子学棋,似乎更能打动家长——至少学棋可以开发智力,到一定水准后,小孩升学、入校也得实惠……我想,中国围棋90后选手的雄起,与这种校园路线不无关系。
不过现在有种新动向:一些天赋好水平高的小棋手,不一定愿意成为职业棋手。程校长说:当初培养孩子学棋,并非只是冲着冠军而去,所以即便将来不选择走职业路,围棋照样可以成为惠及他们一生的生活乐趣。
竞技项目中,围棋最有“文化气息”,但“同洲模式”,同样可以借鉴到其他领域。一个项目发展是否健康,关键在于可持续模式的建立,从而推动更多人参与、更多人才的涌现——但一个好的模式,一定不是急功近利的,而是纯粹的、坚韧的,就像同洲模范学校,如果不出小江、小范,相信还会出小芈、小张、小李……因为那是机制的成功。
如果中国体坛再多一些“同洲模式”,如果中国教育再多几所同洲模范学校,中国的体育与教育,是否可以拥有更多自信的理由? 小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