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3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使山水画出新
卢金德
  卢金德

  周闻的山水画入选了“2012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优秀奖”,周闻掩不住欣喜:“本想我已经有些老了,现在的画展又是推重时代气息的,创新为主,我的画风传统了一些,有些旧了。获奖了,激励我在创作的道路上,坚持我自己的风格。”

  周闻真的幸运,年轻时代虽然去了崇明农场。但在农场的宣传部门供职,画画是周闻的主活儿。那时画画自然不像现在画些心情故事,都是画人物的。1972年美协创作部要寻工农美术骨干,周闻那时才22岁,就在那儿干了四个月。美术创作部下有国画创作班,使周闻大开眼界。周闻在“文革”结束后考取了上师大艺术系,那时的主管黄若舟先生十分敬业,请谢稚柳、陆俨少、朱屺瞻等大师来讲课,陆一飞先生主管学生教学,农场同事张培成也成了老师。专家办学教学,使周闻画艺大进。周闻经常深入生活,拍了许多照片,又画了许多素材,虽然学的是人物,但在生活中积累的素材好些是山水。这说明周闻很专心,也很聪明,等到上师大的专业扩大时,因为缺山水画教师,周闻就当了山水画的教师,一直干到教授,带研究生,自己又成了海上名山水画家。更因为在学院画山水,当教授,他上溯古代山水,对今之全国山水画之风也颇多研究。我看周闻的山水线条劲挺见功,显然是受了陆俨少的影响,墨色润和又见宋元的山水传承。

  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说到底就是笔墨,它的形式感不如油画,但是笔墨功夫到家了,便有了境界。这幅获奖的山水画很见笔墨功力,墨色淡雅,意在笔先,十分清灵。周闻说:“深入生活就是触摸自然的灵气,每次创作感觉都不一样。”老一辈画家的画为何使人感觉其创新出时代气息,就是笔墨功夫到了家,形式感就很有视觉美了,周闻的山水得了其精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热点
   第A03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黄浦江上游死猪事件追踪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评论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科教卫新闻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专版
   第A15版:读者之声
   第A16版:3·15专刊
   第A17版:3·15专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阳光天地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体育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体育新闻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消费维权
   第B12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5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7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18版:人才/留学招聘
   第B19版:人才
   第B20版:读者之友
   第B21版:市场之窗
   第B22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3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B24版:市场之窗·广告
从湄公河畔到南垒河边
建设美丽乡村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怀念恩师严雪亭
生活使山水画出新
山水
新民晚报夜光杯B05生活使山水画出新 2013-03-13 2 2013年03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