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的父母比他们自己的父母更开明,对青春期萌发的情感也更包容。岑女士的女儿今年读初二。她告诉记者,对于青春期的性话题不那么回避和保守,也愿意和孩子去讨论和谈论。“但有关青春期教育的读本并不多,我们小时候接受的这方面教育也很少,有时想和女儿聊聊却不知怎么聊。”
戴耀红说,每代人经历的青春期问题都有共通点。“尽管自己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青春期教育,但00后的父母愿意去学习,并觉得性知识并不是那么神秘,这样就会推动和谐的亲子关系建立。”
只教性知识不够
戴耀红说,新时代下的青春期教育其实也应该有所改革。“早些年,青春期教育比较注重性知识的传授或者性道德的引导,包括自我保护、防止性侵犯和性骚扰,以及引导孩子认识第二性征发育是怎么回事等,方式也局限在说教。但其实,青春期的情感辅导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孩子对性的知识并不完全知道,但他的人格是健康的,那么他面对诱惑,也能做出比较准确地选择和判断。”
“青春期情感也就是以前说的‘早恋’。很多孩子对早恋这个词都会反感,家长和老师谈起来,也大多带有贬义。如今,青春期情感辅导应该变否定为肯定,不该认为青春期孩子产生这样的情感是大逆不道、一定会带来负面效应的。”戴耀红认为应鼓励少男少女正常交往。
男孩也是“弱势群体”
“阴盛阳衰”也延续到了00后的青春期。戴耀红说,整个青春成长的过程中,现在的女孩子各方面都优于男孩子,无论是学习主动性,还是自我释放、自我宣泄的能力。“而且,从以前开始,青春期教育更关注女孩的自我保护,比如,贞操保护等,而男孩子的青春期问题由于不显性,一旦出了问题反而会更严重。与女孩相比,男孩有时也处于弱势地位,比如,男孩怎么在女孩强势的情况下建立起应有的自信。还有,男孩也会遭遇性侵犯的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些都亟待社会、学校和家庭做好相关的教育和保护工作。”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