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开始,伟大音乐家的收入和开销就是人们热衷的话题。
从历史文献中我们可以知道亨德尔付给他最喜爱的四位歌手的薪水,也能读到关于玛丽亚·马里布兰、珍妮·琳德、内莉·梅尔芭、恩里科·卡鲁索等顶尖歌手收入的详细报道。但是,我们知道的只是一个以当时当地货币计算的数字而已,它到底价值几何?要是简单换算成今日的等值货币恐怕会误导很多人。莫扎特的薪水到底算高还是低呢?1784年300达克特或是800弗罗林到底意味着什么?当时的购买力如何?换成今日的购买力又如何?
曾有一位学者爱丽丝·汉森(Alice M. Hanson)比较过贝多芬和舒伯特时代的维也纳货币,并换算成当时的英镑和美元。但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奥地利当时的通用货币是“盾”,一种银制弗罗林,1811年奥地利破产后,弗罗林有了两种计算标准CM和MM。一个MM弗罗林等于2.5个CM弗罗林。1820年1英镑等于10个CM弗罗林。知道不同币种的比价当然远远不够,还需要知道当时的大小官僚、工人的平均薪资,城市房租,食品价格,通过全面的比较才能得出贝多芬和舒伯特真正的收入。
我们都知道舒伯特死于贫病交加。但这恐怕要怪他的波希米亚生活方式,一人赚钱大家花。1828年他的首场音乐会收入320CM弗罗林,比当时的许多办公室白领一年的薪水还要多,可他不到四个月就花光了。连他的朋友都替他的浪费感到难为情。
所以说,舒伯特的贫穷是他自己造成的,莫扎特的情况也差不多。1785年莫扎特的一场音乐会收入559盾,当时的一位中产阶级单身汉年入500-550盾就可以过得相当舒服。贝多芬在1803年的一场音乐会收入1300盾,可以供他舒服两年的。
寻找音乐家收入线索的富矿,是日记和书信。大部分作曲家和演奏家对钱很看重,像银行家和资本家一样锱铢必较。他们总是在游历各国演出时讨价还价,甚至对各国货币的行情比率都能摸得一清二楚。
克拉拉·舒曼出生于爱财之家,她父亲弗雷德里希·维克竭力反对她嫁给穷教师舒曼,而希望她嫁个至少年入2000泰勒(相当于1500美元)的体面人。弗雷德里希·维克1829年的年入是360泰勒,他曾写信抱怨海德堡的食物太贵,每顿饭要花8格罗申(相当于25美分),但房租很便宜,一年54泰勒,租钢琴36泰勒。好在舒曼成名之后日子过得不错,加上克拉拉开音乐会的收入,两人就更宽裕。
因为从小受家庭影响,克拉拉之后与勃拉姆斯的通信中也有很大篇幅在讨论财务问题,甚至还建议勃拉姆斯做些投资。此外,如莫歇勒斯这样的巡演钢琴家,在写信回家时总是将德国薪水换算成英镑告知家人,也为我们提供了精确的换算标准。
还有一套参照系是当时的小说。比如擅写男女婚姻情感的女作家简·奥斯丁,她来自乡绅之家,在写到黄金单身汉的收入时绝无差池。
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告诉我们,一位年入2000镑的人可以体面地维持一个乡绅之家。1813年出版的《傲慢与偏见》的班内特先生正是靠这2000镑的收入养活了一个太太、五个女儿。班内特夫人看到新邻居年入5000镑时,简直激动到要昏倒。年入10000镑的达西先生,那是巨富啊。而同时代的意大利歌剧红伶安洁丽卡·卡塔拉妮(Angelica Catalani)来英国演出六个月的收入,是50000英镑,相当于班内特一家的全部家当。
许多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当时没有所得税,事实上有。1798年英国国会通过法令,年入60镑以上开始征税,1840年的起征点是200镑,税率通常在3%左右,从未超过5%。美国内战期间开始征收4%的所得税,来巡演的艺术家最恨交税。
1866年女高音卡洛塔·祖姬(Carlotta Zucchi)在纽约唱了一个演出季,收入40000美元,她回欧洲前一天,美国税务官找上门来,让她交1800美元的税。祖姬愤然反抗,拿出唱高音的力气大叫自己不是美国公民,没有宣誓效忠,什么也不欠税务局的,不会白白被骗取钱财。不过据伦敦《音乐世界》报驻纽约记者的报道,她最后还是“在歇斯底里的戏剧激情中”付钱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