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曾谈及其最喜欢的自己笔下武侠小说男主人翁,《飞狐外传》的胡斐出人意料力压萧峰、郭靖、令狐冲等大热门排在首位。作者对于塑造胡斐这一人物期许颇多、用力甚深,除了具备“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品质之外,还着力打造急人所困、行侠仗义的英雄侠客形象。小说中胡斐为钟阿四遭遇的不平事出头索命佛山“南霸天”凤天南,在意中人袁紫衣万般恳请之时,不为美色所动;当凤天南彻底放弃尊严哀求饶命之际,不为哀恳所动;于众人纷纷圆场说情之下,不为面子所动。《飞狐外传》的篇幅不算长,情节也算不得十分曲折,但胡斐任侠耿直的鲜明个性跃然纸上,使人动容。而他与钟阿四一家仅仅是萍水相逢,原本并不相识。如此扶危济困,端的是热血衷肠、性情中人。
胡斐为钟阿四一家的惨事不肯罢休自然是热肠,对马春花的点滴恩惠念念不忘也属热肠,对已出家法名圆性的袁紫衣示爱求亲作最后挽回的尝试也离不了热肠。《飞狐外传》上册扉页用浙派“西泠后四家”之一陈豫钟的印章“最爱热肠人”来烘托胡斐的个性,可见是作者用心贴切的选择。
陈豫钟字浚仪,号秋堂,出身于浙江钱塘县的金石世家,少年时即受祖父熏陶,“心窃好之,并审其执笔运刀之法”,开始学习书法、篆刻,后与同县的陈鸿寿、赵之琛、钱松并称为“西泠后四家”,其活跃于艺坛的清代中期乾隆、嘉庆之际,也正是《飞狐外传》的时代背景。这方“最爱热肠人”是印家的代表作品,印石曾经火烧,印面略有残破。前四字法度工整,最后一“人”字长身而立,寥寥两笔在纵向却独占两字空间,化解了与笔画繁复的前四字间的视觉反差,全印可见内敛、含蓄的韵味。
陈秋堂的边款以独特的腕力运刀法见称当时,应索作此印者“款字多多益善”的要求,这枚印章上留下了洋洋洒洒的近三百字长款,叙述了其在艺术成长道路上,从浙派祖师丁敬篆刻处得到启发,“时有以郁丈陛宣所集《丁砚林先生印谱》见投者,始悟运腕配耦之旨趣”;后又得到西泠名家黄易直接指教、肯定的过程:“得交黄易司马小松,因以所作就正,曾蒙许可,而余款字则为首肯者再”。边款上这则印林薪火传承的佳话读来让人温暖。对陈秋堂来说,得以亲炙教诲的西泠黄易诸前辈,也是其艺术生命中难得的“热肠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