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有点年纪的老上海都记得,现南北高架与淮海中路交汇处,以前是“淮国旧”所在地。“淮国旧”全称是“国营上海市贸易信托公司旧货商店”,那是1954年开张的旧货商店,也是上海市最大的旧货商店。所售商品,有的是政权交替之际接管来的物资,有的是三反五反等运动中查抄罚没的物品,兼营收购、寄售业务。举凡旧西装、皮大衣、皮鞋、手表、钢笔、座钟、收音机、照相机、自行车,以及面盆、茶杯等各色日用百货,均有出售,偶尔也有一些价值不菲的古董。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淘旧货”是很多上海人业余生活的一大乐趣。
上海旧货市场历史已很悠久。1887年,万金记旧货店在百老汇路(今大名路)开业。其后,估衣业兴起,以买卖旧衣为主,也经营新衣和寿衣,多在小东门和老西门一带设店,后大多迁石路(今福建中路)营业。1933年,石路有估衣铺150多家,称估衣街。三十年代,上海有三大旧货市场,一是南京路虹庙弄(近南京东路福建中路),所售主要为木器,上自全房家具,下至门窗零件,各式俱全。二是北京路(今北京东路)旧货市场,所售主要为五金电料用具,也有中西家具。三是广东路满庭芳,所售多铜锡器皿、钟表、钢笔等零星小件。1942年,市区有旧货店193家。抗战胜利后,虬江路旧货市场异军突起。久居虹口的日本人纷纷回国,一些旧家具什物不便携带,流入旧货市场。美军剩余物资,社会上各种旧货和工业淘汰品也汇聚于此,虬江路一带形成一颇具规模的五金、日用旧货市场。1949年,上海市旧什货商业同业公会有会员372家,另有估衣业300家。1956年,旧货业全行业公私合营,那时全市有坐商528家,从业人员1430人,其中旧货店456家。“文革”中,旧货店一度被封闭,1973年以后逐渐恢复。1995年全市有旧货店40余家。
上海历史上比较知名的旧货市场还有宝山路、中华新路、共和新路、安国路、西安路、柘皋路、奉天路、牛庄路、平济利路(今济南路)、茄勒路(今吉安路)等。
从物尽其用、互通有无、各取所需、环境保护角度看,旧货市场实在是值得提倡的好东西。现在物资越来越丰富,城市越来越大,垃圾桶边上的可用旧货越来越多,但旧货市场却越来越少,不知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