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是余姚市临山镇的一名私营企业主。20多年前,因为一次偶然事件,他和苍蝇结下不解之“怨”。那是1992年,胡锡林请上海一家企业老总来考察,上海企业老总也愿意签一笔20万元的订单。但吃饭时却发生了意外。
原来,上海的老总在菜里吃到了一只硕大的红头苍蝇,顿时将吃下去的饭菜全吐在桌上。临走时,那位老总撂下一句话:“这种地方我再也不来了。”就这样,因为一只苍蝇合作项目泡了汤,老胡便与苍蝇结“怨”,他把工厂交给了小舅子管理,自己大部分时间则用来研究捕蝇器,一定要找到一个抓住苍蝇的好办法。
一开始,老胡用粘蝇纸、灭蝇灯,但他发现苍蝇看起来简单,却很难彻底消灭干净。“它会观察,会犹豫,特别是看到同类的尸体后就不会容易靠近。”传统方法效果有限,只有初中文化的老胡便从余姚图书馆捧来专业书籍,边学边试验。
经过十年研究,他制作了全自动捕蝇器。利用苍蝇贪食,趋光的特性,干净利落地活捉它们。经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测试,20立方米的密封房屋内,571只苍蝇,2小时捕捉526只。全自动捕蝇器,无人值守、可24小时不停捕捉,从而实现完全快速彻底解决苍蝇问题。这项专利在2003年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然而,老胡捕蝇的脚步并没停止。2004年起,他组建了一支由100多名志愿者加盟的义务捕蝇队行走各地。在山东,一位副市长握着他的手说:“你真是个捕蝇大王啊!”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3名远道而来的土耳其人找到了老胡,要拜师学习捕蝇本领。前不久,老胡在网上看到美国总统奥巴马接受电视采访时,不堪苍蝇袭扰挥手驱赶的画面,便托人把两台环保捕蝇器转赠给了奥巴马。如今,老胡的捕蝇系列产品已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本报记者 梅璎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