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我去宁波的老家探视祖父母,老祖母赐我一只孩儿巴掌大的绣花烟荷包(亦称旱烟袋)。我十分喜爱且又纳闷地问,咱家祖孙三代与烟草无缘,何来此物?老人告诉我这是她母亲(我叫阿太),在晚清光绪年间当姑娘时花了数天心血亲手绣制赠与我太公的定情物。
说起阿太,她生于清末同治年间浙江宁波一书香之家,粗通文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幼时在杭州仰见过她一面,其时她已入耄耋之年。记忆中,她穿着大襟衣袄和绣着素花的深色三寸金莲,用木刨花油梳理过的斑白发髻纹丝不乱,脸上挂着中国老人特有的慈祥和笑容。
该烟荷包用浅青色缎子缝制,外型如孔雀双开屏状(见图示),意寓比翼齐飞。袋囊和袋盖两面均对称地用孔雀绿丝线绣拉出一条条密密等距的羽丝。大红丝线绣出颗颗羽尾眼。袋盖上分别用红、青两色绣出雀冠和尾冠,盖下端缀以彩色流苏。羽管用金丝绣制,羽眼及羽冠周围亦用金丝匡绣。金丝比一般丝线粗硬,据说是用含有真金的金属丝,故历经百余年而耀目依旧。由于此烟荷包绣工精细,构思巧妙,配色华而不俗,深受太公珍爱。使用不久即被珍藏于箱箧,作观赏纪念之物,故至今艳丽完好如初。
太公早已驾鹤西去,解放初阿太又将此心爱之物传于我祖母珍藏。
这绚丽夺目的小巧定情烟荷包,价值有限,却是我阿太和太公,在晚清受进步思潮的影响,勇敢地冲破封建的精神枷锁,追求自由恋爱、婚姻所先期迈出一步的可贵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