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人,凝聚人。
这6个字,是市领导深入社区与居民面对面时,对社区工作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上海许多企业、行业、社区正在坚持的做法。
改革越深化,越需要关心人、凝聚人。需要换位思考,需要雪中送炭,需要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关心人,凝聚人”系列报道,聚焦凉意初起中的一股股暖流,敬请读者诸君关注。
本报讯(记者 张欣平)公交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千万市民的出行。随着市民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巨大的市场经营压力,上海巴士公交(集团)公司从保障职工权益入手,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令曾经“自惭形秽”的司乘人员将企业视作自己第二个“家”。员工心情顺畅,乘客享受的服务自然也更加贴心。
公交司乘人员,从计划经济年代的“令人向往”的骄傲,到如今凭自身实力说话“低人一等”的感觉,要想提升服务质量?难。巴士集团针对职工实际,制定规章制度时始终将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让他们实实在在受益,并愿意满腔热情投入工作。
劳动收入和安全健康,是公交职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巴士集团行政与工会方代表坚持每年定期开展集体协商,签订职工工资增长专项协议、制定福利统一发放制度,合理提高一线职工的收入及福利水平。在落实年初设定的工资增长计划目标的同时,坚持将经过努力实现降本增效的收益用于加大职工工资增幅,职工年平均收入已由2010年的46426元、2011年的51217元上升为2012年的56423元;一线驾驶员年平均收入由2010年的52464元、2011年的56776元上升为2012年的61953元。
由于行业特性,公交一线驾驶员健康状况普遍下降,近年来发生了多起驾驶员猝死事件。巴士集团除安排老龄驾驶员参与市总工会为公交职工开展的健康行疗休养活动之外,各成员单位适时安排职工疗休养;同时,自2010年起,将职工健康体检由二年一次改为一年一次,三年来每年体检参与率达95%以上,已累计查出大病重病197例。 (下转A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