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也能购理财产品
得益于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电子银行“家族”也不断发展壮大。除了网上银行外,手机银行、Pad银行、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新型业态、创新业务层出不穷,目前,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普遍超过70%。
其中,依托移动终端的“指尖”金融发展尤为迅猛。
市中行业务人员介绍,目前,美元、英镑、港元、瑞士法郎、日元、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欧元均可在网银直接购买。市民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购买到专属的理财产品,产品回报更具竞争力,交易也更方便。同时,还可以享受到延迟至夜间的产品购买或挂单购买服务,理财不用赶在上班时间操作。
手机成第一上网终端
智能手机超过台式电脑,已经成为上网第一终端。移动金融、手机支付在近两年里迅速崛起。对市场反应敏锐的银行业也顺应趋势,纷纷开始在该领域跑马圈地,抢占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工商、招商、浦发、民生、宁波等50余家银行推出了手机银行客户端。从今年银行的半年报来看,各银行手机银行的用户数量、交易规模、活跃度均有大幅提升。手机银行累计用户数量已超过3.4亿。
以招行为例,截至2013年6月30日,其手机银行累计交易金额达4208亿元,同比增长228.49%。手机支付累计交易金额为127.19亿元,同比增长248.85%。其中,手机银行及手机支付累计交易笔数及交易金额均已超过2012年全年水平。
扫扫二维码直接付款
微信银行等电子银行新业态纷纷“跃上”了人们的手机屏幕。
今年下半年以来,招行、工行、交行、中信、光大等均开通了微信银行服务平台。除了提供包括业务咨询、自助查询、转账汇款、预约办理等银行服务外,不少银行还试图结合微信的特点推出特色服务,例如二维码支付、“摇一摇”付款等。
工行上海分行于近期推出了新版手机银行客户端,新增了二维码支付服务和工行应用亮点服务。通过二维码支付服务,客户可以扫描和分享工行和特约商户生成的二维码商品信息,同时也可将网上生成的工行订单生成二维码,并用手机扫描后通过手机银行支付。
银行零售银行部门人士认为,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环境下,电子银行肯定还会衍生出更多的新型业态和创新业务,其本质始终在于提供更优质的银行服务。
替代实体网点节约成本
以前电子银行还只是网点的补充,如今,它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左膀右臂”。而长期来看,电子银行的发展更将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关键一环。从2013年银行中期业绩报告来看,16家上市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目前,这些银行的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普遍超过70%。
事实上,推动电子银行发展的最大优势不仅在于给银行带来了“增量”业务,更减少了运营成本。
以招行为例,截至2013年6月末,电子银行非现金业务替代率为91.85%,其中,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替代率88.23%,相当于节省817个网点和6058个柜员,每年可节省大量运营成本。
本报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