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政策,始于2010年,和限贷政策一起,被视作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调控利器。作为强有力的行政手段,政策效果最直接。一系列来自权威部门的信息显示,实施限购政策的城市,投资投机性购房得到明显遏制。然而,限购犹如一柄双刃剑,在压制不合理需求的同时,部分改善性需求也“躺着中枪”。
回顾限购政策历史,尽管限购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限购要求不断升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市场高热的局面。直至最近一年多时间,尽管政府没有再出台任何加码的调控政策,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却悄然而至,楼市分化明显: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需求旺盛,部分三四线城市却面临高库存压力,甚至一些二线城市,由于过度透支住房需求,也面临消化周期长的压力,为限购松绑的呼声频现。
限与不限,本应属于因地制宜的选择,毕竟,房地产市场区域差异性很大。事实上,房地产市场积重难返的问题,又岂能靠限购这一剂退烧药解决?特别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房价问题,影响因素众多,如城市发展不平衡、住房捆绑教育医疗等社会功能、地方财政对土地收入的依赖等。正如专家所言:“得了必须动手术的病,就别妄想靠吃几副退烧药能好!”
让限购摆脱进退两难的困境,需要我们更多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要求对房地产调控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
目前,房地产市场发生的变局,应当是不能再被错过的“机遇窗口”。利用楼市降温之际,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加快房地产税立法进程,加快财税制度改革步伐,早日建成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效调控机制,限购进退两难的困境自然会成为历史。 新华社记者 杜宇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